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

ID:6124068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3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_第1页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_第2页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_第3页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_第4页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庄子的审丑形象中体会庄子的美学精神题目要稍微学术化些。比如试析《庄子。德充符》中的美学精神,或《丑中之美---德充符美学思想分析》,或《德充符》中的德形论,或“才全德不形论”之类等等。德形论是本篇的重要概念,其中有德失则形无所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才全而德不行等几层关系。摘要:庄子学派的著作本来是政治哲学作品,不严谨,可直接说庄子著作中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但其中包涵着丰富广阔的智慧,其中就有丰厚先进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审美的本体源于“道”,审美欣赏是体道者对“道”之美境界的“逍遥游”。基于此,在庄子的文章中创造了大量的丑陋形象,如王骀,申徒嘉,叔

2、山无趾,哀骀它等,本文主要就《德充符》中的丑陋群像作分析,以阐述庄子的美学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却是浑然为一。这作为一种“心态”或“精神”,反映在人的观念形态上就是“忘形”与“忘情”。关键词:丑中有美人生美学精神“忘形”与“忘情”现代性启示正文中国文化历来有重视现实人生的传统,中国文化的旨归在于解决人生问题,儒释道概莫能外。庄子作为道家文化的最大代表,现实人生、个体生命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在《德充符》德充符的意思要解释清楚?这一篇中,庄子集中表达了“德”的内涵。具体表现为“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

3、忘情”,就是世界上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有“德”的人,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人。这对于处于当代喧嚣浮躁的工业时代的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性。在李泽厚三卷本《中国美学史》美学著作中,该书设专章论述了庄子的美学思想,美论部分从五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庄子关于“美”的思想:一、美在“无为”;二、“法天贵真”;三、追求无限之美;四、丑中之美;五、美的相对性。受此启示,可以删去。直接写本文从哪个角度分析什么问题。李的观点可在文中引证。我想认真讨论庄子美学中的“丑中之美”,集中表现在《德充符》一篇中四个外貌丑陋而受众人赞誉的人所体现的庄子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美

4、。一、具体审丑形象的启示:丑中之美文章四个部分的逻辑层次关系是什么,要清楚地表达出来。如要谈丑中之美,要分析丑是什么,美是什么,怎样丑中有美,庄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要能善于提炼关键概念,并对关键概念逐层进行分析。(1)兀者王骀: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审美主体的超越性,兀者王骀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在于他能了生死,“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庄子继《齐物论》中“物我和一”的观念,王骀修己,以知得心,以其心得其常心,故能安然视物。庄子借孔子的口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所谓“止

5、水”就是庄子心中最高形式的“道”,有类似于柏拉图设想的“理式”,它不同于世俗的道德观念,伦理社会所要求的德行往往沦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工具“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正是庄子强烈蔑视世俗伦理甚至是审美标准的原因。进一步,庄子以受命于天地的舜和松柏之“正”,引出“幸能正生,一正众生”的中心思想,所谓“正”,即聚天地之精华,拥有纯朴而至真的“道”的内涵。这是“德”的第一个层次,所谓自立立人,自己得道了,就要教育万民众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作为外在的短暂的“物”即外貌外形,在庄子看来都是无足轻重的。(2)申徒嘉: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四个形象最好进对之进行分类比较,

6、四个例子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论文一定要注意层次条理的清晰,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在申徒嘉和子产的论辩中,进一步论述了“德”者的形态。凡世之人“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揭露了人的本性,在社会生活中,人即使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也不认为自己罪该万死,而是抱怨社会,抱怨身边的其他人,总为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寻找理由,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不能作为一个人有所担当。“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在许多庄子讲解中都批判庄子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这是相当大的误解,甚至于说,庄子并没有贬低孔子的意思,而且对孔子有相当高的赞誉,孔子就是庄子心目

7、中的“有德者”,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孔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儒家思想,可处处碰壁,落魄时“恍恍乎如丧家之犬”,终不能改其志,因为孔子认为这就是他的使命,知不可为也要为。这种人格理想再后世得到继承。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一介书生感时忧民,为万民呐喊,以及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知识分子苏东坡也深受其影响。在庄子设计的这几个外表丑陋而又内心高尚的人中,都不是隐于山野的得道者,而是积极出仕,为社会造福,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哀骀他去鲁哀公而行,鲁哀公“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虽然文章中人物事虚构的,但能够表示庄子的态度,真正有德的人

8、是会在社会需要他的时候出来服务于社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