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

ID:61271456

大小:634.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1-23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_第1页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_第2页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_第3页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_第4页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课件只是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课件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莲:《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实莲。”莲多与荷混用。李时珍:“陆机以荷为茎名,按茎及负叶者也,有负荷之义,谓之荷也。”“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说:“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读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莲花的?写出了莲花的那些品质?涟()鲜()  噫()  淤()敦()  颐()  濯()亵()  蕃()  蔓()yíxièfánmànxiǎnzhuó注意下列字的写法和读音:yīyūliándūn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fán多唐代助词,的很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3、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沾染zhuó洗涤美丽而不庄重树立xiè,亲近而不庄重我表转折,却更加唯独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ī叹词Xiǎ

4、n少,难得应当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默读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莲花的特征的?请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并解释。思考:莲的这些特征象征着人的哪些美好品质?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正直声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志洁行廉清高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质朴莲:花之君子者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采菊

5、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鲜)(众)(无)隐逸者富贵者君子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突出)颇有微词十分轻蔑赞扬称颂以花喻人写作特点考查:1、《陋室铭》借立意抒发了作者的情操和的情趣。2、《爱莲说》借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

6、坚贞的节操。“陋室”对莲的描述和赞美高洁伟岸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托物言志水陆草木之花菊之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卒之为众人吾欲之南海,何如闻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的介入主谓动词:到调节音节代词:这件事助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可爱者甚蕃可远观陶后鲜有闻鲜花值得可以少新鲜余谓菊何以谓之文也认为(谥号)称作拓展练习模仿例句,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品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

7、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小结: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