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doc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doc

ID:61583362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2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doc_第1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提问随意,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封闭,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针对性与完善性;提问脱离

2、,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设计问题经验;提问单向,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没有留给孩子足够思考、有效质疑的空间;没有充分考虑提问的整合及弹性。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怎样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学生兴趣点上设问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

3、理特点出发,提出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设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状态积极兴奋,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教师自然地引出了圆的定义。又如:在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复习引入时学生已发现看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光看个位上的数字的,因为个位上是0~

4、9的都有可能被3整除的,接着我就设置悬念,让学生任意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老师都能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于是学生出数,我答,并再验证,这时学生的非常好奇,此时我及时设问:“你们想不想学到老师的本领?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学得扎实,又学得主动。二、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

5、新概念。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先通分、后加减的道理,可拟定如下设问: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减?这样的设问,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系统之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规律。三、在学生有疑难处设问课堂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难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

6、,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我是这样设问的: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吗?为什么?②、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区

7、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严格区别。四.在学习出现障碍处设问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概念不明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疏通。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提问:如果按照一个数所含的约数的个数来分类,1—10这十个自然数可分成几类?学生把它分成含有一个约数、两个约数……等类别。接着问:如果按照约数的个数分类,自然数应该怎样分类?就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及时让学生观察2、3、5、7所含有的约数个数有什么特征(1与本身)?4、6、8、9、10所含有的约数个数与前四个

8、数相比,有什么区别?学生豁然开朗。最后再问:质数、合数的定义是什么?自然数可分成哪三类?通过在障碍处设问,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对事物分类的方法,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五、在学生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设问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如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一课的结束时,学生都自我感觉很满足。这时老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