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

ID:61592142

大小:68.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03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_第1页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_第2页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_第3页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_第4页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高考物理模型弹簧模型弹簧模型是以轻质弹簧为载体,与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振动问题、功能关系、物体的平衡等相关问题。有关弹簧的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几乎每年的高考都会考查该内容,所以备考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轻弹簧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分析问题时不需要考虑弹簧本身的质量和重力.处理弹簧模型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弹簧弹力的计算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来计算,即弹簧发生形变时,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其

2、中是一个比例系数,叫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的弹力不是一个恒定的力,而是一个变力,其大小随着弹簧形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还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2.弹簧弹力的特点(1)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当弹簧的劲度系数保持不变时,弹簧的形变量,弹簧的形变量发生变化,弹簧的弹力相应地发生变化;形变量不变,弹力也力也就保持不变,由于弹簧的形变不能发生突变,故弹簧的弹力也不能瞬间发生变化,这与绳子的受力情况不同.第1页(2)当轻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无论弹簧是处于平衡状态还是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弹簧各个部分所受的力的大小是相同的.(

3、3)弹簧弹力的方向与弹簧的形变有关,在拉伸和压缩两种情况下,弹力的方向相反.在分析弹簧弹力的方向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如果题目没有说明是哪种形变,那么就需要考虑两种情况.(4)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可以将胡克定律的表达式写成F=kx,即弹簧弹力是一个线性回复力,故在弹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做简谐运动.3.弹性势能与弹力的功弹簧能够存储弹性势能,其大小为Ep=kx2/2,在高中阶段不需要掌握该公式,但要知道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在形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弹性势能是相等的;一般情况下,

4、通常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来求弹簧的弹性势能,由于弹簧弹力是一个变力,弹力的功就是变力的功,可以用平均力来求功,也可以通过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来求解.4.常见的弹簧类问题(l)弹簧的平衡与非平衡问题;(2)弹簧的瞬时性问题;(3)弹簧的碰撞问题;第2页(4)弹簧的简谐运动问题;(5)弹簧的功能关系问题;(6)弹簧的临界问题;(7)弹簧的极值问题;(8)弹簧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9)弹簧的综合性问题.5.处理弹簧模型的策略(l)判断弹簧与连接体的位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2)判断弹簧原长的位置,现长的位置,以确定弹簧是

5、哪种形变以及形变量的大小;(3)分析弹簧弹力的变化情况,弹箦弹力不能发生突变,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4)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例如,物体处于平衡时,运用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求解.模型1考查弹簧的瞬时性问题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形变有关,而弹簧的形变在瞬间是不能突变的,即弹簧形变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弹簧弹力在瞬间不能够突变,这与绳模型是有区别的,不要混淆两者的区别,否则就会出错.模型2考查弹簧中的碰撞问题弹簧中的碰撞问题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一般综合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如果弹

6、簧作第3页为系统内的一个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对系统内物体做不做功都不影响系统的机械能,能量相互转化.在运动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当弹簧两端都有物体时,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关联的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性势能为零.模型3考查电场中的弹簧问题电场中的弹簧问题是在弹簧模型中加入了电场,使问题复杂化.这类问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生普遍感到棘手,主要是不会分析弹簧的状态和变化过程,不能准确地分析弹簧弹力和电场力做功的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各

7、力的做功关系和功能关系.模型4考查弹簧的综合性问题分析这样的综合性问题,需要根据题述背景,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如运动学规律、动力学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一般情况下,运用功能关系可以降低题目的难度.一般解题步骤为:(l)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物体的运动状况;(2)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确定相关力的做功情况,如有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等;第4页(3)判断系统中各物体的功能关系,根据相关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4)对所得到的结果

8、进行讨论分析.第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