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

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

ID:61610751

大小:65.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3

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_第1页
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_第2页
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_第3页
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配画明文文画共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配画明文文画共赏浙江省编义务教育教材第九册中《背篼》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文章以简练而又富有情味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农家孩子黄昏打柴归来的形象,展现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读此文,那勤劳、纯朴的山娃子仿佛已活脱脱来到你眼前,令你无法抗拒内心对他的爱。怎样让此景、此情轻松留住,添一份永恒记忆中的甜点,成了我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为此,在教学此文时,我们采用了“配画明文,文画共赏”的方法。一、初读试画,感知美在出示课题后,通过简笔画“背篼”开篇,既掌握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每一个小节都可作画,同学们不“见”的景物。学生喜爱作画,他们迫不及待地自由读文,边读边画

2、下所“见”的景物。学生很快便感觉到了文章的“景物性”、“图画性”。当图画绘诸笔端时,他们又对课文语言作了揣摩,并自主地了解内容。这一过程是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的。过去那种一味枯燥地读文变得生动而有富有情趣,这无疑产生了“积极、主动”的态势,充分发挥了情感功能。没有生硬的词语解释,没有刻板的提问,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发挥。于是,平时一位从未提过问题的学生向教师请教“坎”该如何画?通过点拨,他成功作画,爱创新的同学,有了发挥水平的机会,外加了许多合理第1页的景物。初功能得到充分,学生主体得到回,化了学生深文的趣。二、研添画,拓展美在文初成画后,学生自由,再参考文章内容一,把文言内化自

3、身言。比中,学生能体会到文言的。“能否将的言再丰富一点呢?”学生再自自悟,系生活,切磋文章的遣造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画景物,画配。在展他的研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新能力也得到明的提升:(1)文并茂,形象生,富有画性。如那林梢的炊烟,画成了高的手臂,配以“孩子,回来啦!”一路上,注明了“拐、、走、跨”,不同的走法。(2)中心句巧妙地升。“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的童年”。山里的孩子不只是打柴,他拎水、割稻、种菜、拔草,就是勤;也有学生画了多背篼、多孩子,表明了山里的孩子共有的美德。山娃的美之情早已注入其中,何用表白!(3)填空白。文章言,留下了多空白之,学生丰富

4、的想象空。如一路候村人,一路的山歌小;如何打柴,如何采,如何在山里“玩”,摘下的山柿子;那晚,孩子做了一个甜美的梦⋯⋯。一切,丰富了文内容,使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第2页此时,再让学生说画,课文原有的构思又有了创新,他们创造性地表情达意。再读课文时,那简练语言的内涵就丰富多了,感情更为深厚。这样,互为映衬,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课文形象更加鲜明。作画与“学文”相辅相成,互促互补,使阅读课堂教学达到了十分和谐的美的境界。三、文画同赏,表达美当文已读,画已成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成为轻松自在的事了。作车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而丰

5、富的感性知识,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他们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学生在研读中细细品味了文章,深切感受到文章对山里孩子的赞美之情。这时,学生的朗读就显得入景入情,真切感人,做到了“以情传声”,可以说是真情的流露。这堂课下来,把讲读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笔的趣味送给学生,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他们便会主动、生动地去阅读。我认为,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他们的想象能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片沃土。◆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