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

ID:61625040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04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_第1页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_第2页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_第3页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_第4页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我们知道,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很好地反应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问题。本人在调研过程中感到很多年轻教师对教学常规的执行(落实)感到迷茫,不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执行(落实),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益;而且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常规有不同的要求。为此,本人把自己的一些调研体会汇集在此处(有些已经在论坛发过),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并且希望通过帖子的阅读,能够引发一场教学常规的讨论。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之一:要这样的教案,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抓教师的教学常规。而抓教学常规之一就是要求老师

2、认真写好教案。而从教案检查来看,多少教案流于形式。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就是教师用书的翻版,而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罗列一些新课的条条纲纲的知识。这样的教案对教学丝毫没有价值。作为老师的你,要怎样写教案?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关于这个解释,有三个方面的修饰:1)在课前就已着手准备的;2)是针对教学设计的;3)是一种方案。搞清这三个方面(特别是后面两个方面),也许就能够明确地知道:教案,绝不是简单的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的罗列,也不仅仅是教师授课知识的备忘录;而是教师在授课前针对教与学的情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课堂

3、教学顺利实施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既然教案是为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这就要搞清教学的本质。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它有四个要义:1)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2)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当然活动主题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3)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4)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因此,教案既要有教师教的方面,又要有学生学的方面。也就是说,既要设计教,同时又要设计学,这是其一;其二,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所以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要重视学生活动

4、的设计。教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开展学。所以,那种只设计教(教师活动)的教案是不行的。第三,由于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因此,教案的设计必须遵照特定的教学规律来进行设计;第四,教师组织活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案的设计也要针对各种教学手段安排活动内容。既然教案是一种方案,也要搞清方案的意义。所谓方案,就是工作计划。即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因此,教案就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任务规定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内容。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讲,就是说要规划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5、“什么时候做”等。综合上述,对于教案,写些什么?重点应该在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应该突出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等,确定这些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情况分析就是根据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所必须的前提知识与技能等掌握情况,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关键在于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这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1)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以激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2)新课如

6、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3)新课教学中,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是学生有效地参与;4)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5)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教学常规与教学基本功漫谈之二:要怎样的”课堂提问”背景:在调研听课中,经常听到课堂提问。有价值的提问,不仅可用来组织教学、反馈教学信息,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有很大的益处。然而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有些提问处理不当,根本没有发挥提问应

7、该有的效益,而且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甚至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于是我在想,该如何提问?提问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欢迎大家谈论。谢谢!本期先介绍本人的一篇调研心得体会:《浅议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课题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实现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反馈教学信息与检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然而,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广大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选择提问对象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认识:1)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

8、;2)为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3)为让学习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