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

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

ID:6174899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8

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_第1页
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_第2页
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_第3页
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IP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应用1数字电视多业务发展对传输平台的要求(1)有线数字电视每一个传输通道要具备统计复用(异步时分复用)和码率自动调整功能,可对每个数据传输通道的流量进行管理。采用DVB-C64QAM调制模式时,每个8M模拟电视频道带宽承载的数据码率为38Mbps,能传输6~8套4Mbps码率左右的节目,还需保留一定带宽用于传输加扰、EPG、广告业务等数据,实际应用中,接收的节目源都采用可变码率(VBR)传输,码流波动在2~10Mbps,此情况下,一般的码流复用器不能实时调整节目流量和附加数据流量。(2)能够把任意一个信源输入端口的电视节目分配到任何一个节目输

2、出端重新排序组合,实现基于单个节目流的任意调度。(3)传输平台不仅要能提供基本的TS流输出,同时要能提供IP输出、SDI基带信号输出、光输出等输出端口,以满足不同信号接收端需要以及后期多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随着有线电视光缆网络双向改造的进行,传输平台还能够平滑升级,以便后期实现电视节目时移、点播、回看等功能。基于IP技术的内容调度分发加上IPQAM调制能很容易达到这些要求。(4)可靠性、稳定性及易维护性,由于行业要求,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可靠性,核心部件要能实现热备份,能满足长期高负荷的运转。所有硬件设备采用冗余电源,关键节目实现一加一热备,所有设备及板卡可实现热插拔,

3、全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测及维护。2传统ASI前端与全IP前端的区别4学海无涯2.1前端系统架构不一样。ASI前端主要有节目源接收、节目信息处理、节目输出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备都是采用独立的标准19英寸机架设备,每个设备之间通过同轴电缆进行连接,需要按单一频道进行节目配置,这就造成电视节目和其他系统业务信息不容易跨频道调度调整。另外,ASI切换矩阵只能实现ASI传输流的切换,而对单一电视节目的切换则无能为力。IP前端采用TSoverIP路由交换技术,所有节目和附加信息都通过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来实现调度、切换,管理,网络结构简单,可以处理多节目流(MPTS),也可以是单节目流(

4、SPTS),甚至是某个节目的PID信息。2.2运营维护成本比较。ASI前端使用的都是独立设备,这些设备功能单一、占用空间大,设备连线复杂,故障点多,故障恢复时间长,运营成本较高,且传统设备的各类端口相对固定,在进行节目扩充及频道调整时限制较大,可能调整一套节目就要调整十几根线缆路由。而新的IP方案采用集成式设计,非常方便操作,利用一台网管电脑就能对系统内所有节目进行调度、加解扰、复用调制,能够灵活地进行端口的配置调整,使每个端口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大量减少了设备之间的连线,系统安装也轻便快捷。2.3可靠性比较。ASI方案采用独立卫星解码器、视音频编码器、节目复用器、

5、CA加扰器、QAM调制器等,设备和连接线都很多,自然故障点也多,只能通过ASI切换矩阵来单个节目流备份,如果要做到每个节目流都备份,就需要N倍多的硬件设备来实现,这样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全IP方案在省去上述大量设备及连线的同时,使用双数据背板及冗余电源,通过各功能模块的组合,可形成一个多级别系统备份方案,不仅能对某个频道链路备份,还能做到针对每个数据端口的备份以及单个节目的备份。系统出现故障时,ASI系统备份方案切换时间至少需要几分钟,而IP方案切换时间一般在0~5秒。2.4扩展性及可升级性比较。ASI方案采用独立设备,每台设备功能单一,整个数字电视前端平台搭建完成,以后

6、如需要增加新业务或扩充节目容量,特别是高清节目的全面铺开,这样的话就需要增添大量硬件设备,系统本身也需要进行大的调整,且不同厂家设备间会存在兼容性问题,给安装调试造成许多困难;采用IP技术方案搭建的前端综合扩展能力强,以标准模块化机箱设计,后期扩容及新增业务可通过增加不同功能的模块来实现,系统升级平滑性较强,几乎不存在兼容性问题。3IP前端的几个关键技术4学海无涯3.1TSoverIP。TSoverIP就是指TS流通过以太网以IP方式进行传输,数字前端采用TSoverIP技术,系统设备送出的TS流承载到IP流上,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视音频传输主要考虑它

7、的实时性,而对可靠性也就是数据的正确率要求不是很严格,因此一般采用UDP协议(单播或组播)方式传输,UDP是一个分发信息的理想协议,广泛用在多媒体应用中,它的特点是数据传输延迟小、数据传输效率高、容错功能强,虽然如此,我们建设数字电视前端时,也要尽量做到简化网络结构,优化节目路由,因为网络情况过于复杂时就会有数据包丢失、抖动等问题出现,UDP协议就无法处理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3.2采用IP技术的信息处理流程。首先,把从信源输入端口的每个TS流(多节目流或单节目流)转换成IP数据包,通过TS流中的PAT表解析出每个节目的PID信息,然后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