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

ID:61779018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_第1页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_第2页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_第3页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_第4页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族文化传承档案式保护研究民族艺术档案是民族记忆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经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船工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并歌唱的民歌,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它是劳动者在大自然中随心所欲唱出的韵味无穷、雄壮威武、气势磅礴的劳动交响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是运河文化中的精华。本文从档案学角度对大运河船工号子的保护传承进行探讨。一、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历史渊源及地域分布5学海无涯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2、京杭大运河从前486年春秋时期开凿,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是南北运输的“大动脉”,在政治、经济、军事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至元代最后一次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在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中,有一种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它就是劳动号子。可以说,有劳动尤其是集体劳动的地方就有号子。为了给劳动者增加干劲儿、释放压力并统一劳动步调,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

3、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逐渐发展为有丰富歌词和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从历代南粮北运,到1901年漕运废止,大运河一直是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航运事业兴盛时期,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有个形象的比喻描绘当时的盛况:“十万八千嚎天鬼,运河号子响连天。”大运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只从起航到收航,从船上到船下的各种劳动场面,根据不同的工序,唱出不同的号子。笔者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所记载的大运河船工号子进行了统计,共有开船(舟)号、撑篙(船)号、摇橹号、打篷(拉帆)号、打桅号、打冲号、绞管号、窜篙号、警戒号、联络号、出舱(仓)号、拉船号、下航号、打(起)锚号、拉纤号

4、、挂钩号、运河花号十七种。笔者通过田野调研,发现了未收录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闯滩号,这是船行驶到弯多滩险的地段,需要船工拉纤牵引着船安全驶过所唱的号子:“(领)大运河上弯连弯,(合)哎嗨哟!(领)九曲回转往前赶,(合)哎嗨哟!(领)一声号子我一身汗,(合)哎嗨哟!(领)一声号子一身胆,(合)哎嗨哟!”一曲号子将船工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敢于与危险和困难作斗争的优秀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大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中存在的问题5学海无涯随着老一辈号头相继谢世,会唱船工号子的人越来越少,船工号子这种主要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播的口头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如不加以保护,这种体现劳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

5、民间艺术瑰宝就真的变成了“千古绝唱”。1.大运河船工号子赖以生存的劳动生态环境缺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大运河船工号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工具”,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逐渐实现机械化、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运河上航行的轮船有了动力系统,船工号子赖以生存的劳动生态环境逐渐缺失,船工号子在现代生产方式中逐渐退出劳动的舞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缺少劳动生态环境,原生态的大运河船工号子演唱技艺将失去生存的土壤,因此抢救和保护这一濒危的民间艺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2.大运河船工号子保护理论研究欠缺。尽管大运河沿岸个别地区

6、早已将船工号子列入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2006年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入选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城县运河船工号子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大运河船工号子艺术涉及地域文化、音乐、语言等多学科,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内容丰富而复杂,基础和应用理论的探索及科学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在保护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政策支撑和经验借鉴。3.大运河船工号子原始资料流失严重。随着岁月的流逝,“脚踏石头手扒沙,弯腰驼背把船拉”的老船工们和听着运河号子长大的一代人已年过古稀或相继谢世,船工号子的搜集整理越来越困难。自2006年,大运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7、后,沿运河的一些有关部门便开始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至于“船工号子”的找寻工作却没有见到显著的成效[1]89。4.大运河船工号子保护传承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当前,大运河船工号子搜集、挖掘、抢救主要以个别有责任心的文化馆工作人员为主,如沧县文化馆原馆长王建国先后八次去沧县捷地乡对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情况进行调研,并借助媒体留下了关于大运河船工号子珍贵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当前,对大运河船工号子的研究及保护传承仅限于个别文化工作者“单打独斗”,还没有形成涵盖民俗文化、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