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

ID:61779411

大小:3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0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_第1页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_第2页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_第3页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_第4页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德教育生活体验模式一、以学生为本的品德教育9学海无涯“以学生为本”的生活体验,强调品德教育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评价均应参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教师不宜违反道德认知发展施教。皮亚杰将道德发展理论分为三阶段,一为“无律道德阶段”,约1.5岁至7岁的儿童属此阶段,儿童道德意识还未产生,没有一定的规则,行为既不是道德,也非不道德,属于无律阶段;二为“他律道德”阶段,约5岁至10岁的儿童属此阶段,儿童们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三为“自律道德”阶段,约9岁至11岁以后的儿童属此阶段,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多半

2、能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2]可见,10岁左右是儿童由他律迈向自律的关键期。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乃以习俗(convention)为标准。习俗乃社会习俗或社会规范,合于社会规范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3]三期六段论详见表1,此表的年龄不是严格区分,而是约略区分,教师实施品德教育时,可掌握三期六段的顺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涵养品德素养。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提出,道德发展乃遵循“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渐进”两原则,然各阶段年龄区分会因不同国家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而异,教师应审视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衡量发展阶段,方能适切实施品德教育。品德教育课程设

3、计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其有深入省思、情感分享及反复练习之机会,并引发其内在动机以达自治自律。品德教育过程中可藉由论辩、价值澄清、角色扮演、戏剧、阅读、合作学习、服务学习等多元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由外在动力引发其内在动机,由他律进而自律。[4]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vism)改变了以往客观主义认为“知识乃由教师直接传授给予学习者”的说法,而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学习历程,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5]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辅助者或引导者,在学生学习的历程中适时地给予机会去组合(combine)、批判(criticize)、澄清(clar

4、ify)知识,进而建立自己的新知识、意义或价值。美国波士顿大学K•瑞安教授提出的“6E”品德教育教学模式乃摆脱说教串书的传统方式,善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6]此6E教学方法为:(1)楷模学习(example):教师除以身作则为道德示范者外,可介绍历史、文学或现实社会中值得学习的楷模,亦可透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去体会楷模的内在感受。(2)气氛或伦理环境(ethosorethicsenvironment):学校或教师推动品德教育不能只实施一个方案,而应统整所有方案,营造出畅所欲言、倾听、尊重、公平、合作的伦理环境。(3)解释(explanation):教师教学不能靠灌输式的记诵或遵守

5、规范,而应与学生真诚对话,解除其疑惑并启发其道德认知,促其确实了解各规范背后隐含的意义与价值。(4)Emotion(情感):教师采取指责的方式只限于重大、必须的事件,平时应从情感、真诚层面来劝勉(exhortation)。劝勉乃真心地让学生知善(toknowthegood)、爱善(tolovethegood)及行善(todothegood),激发其良善的动机与行为。(5)体验(experience):道德不应停留在认知,而应从体验中力行道德行动;教师教导学生习得有效的助人技巧,安排校内外活动,鼓励其积极参与,有机会亲身体验自己对别人或社会有所贡献。(6)期望卓越(Expectati

6、onsofExcellent):道德不是媚俗或外塑的行为,而是不断自我提升的历程,教师应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合理、卓越的目标,并尽力去完成,以持续提升自己的道德涵养。二、以生活为用的品德教育9学海无涯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应生活化,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全面的生活内涵;强调“教育即生长”,主张经验不断更新与追求进步,不断向上与向善,学生经验是教学的起点,经验的改造与重组是教学的终点,教育因而视为连续的智性成长历程。[7]杜威实验学校课程以生活为中心,融学习内容于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意愿,更让学生的校外经验与校内经验连成一线,达到经验持续成长与改造的目的。其以“教

7、育即生活”理念,运用活动课程建立学生学习经验的完整性,避免传统课程学习经验零碎片段、箝制学生经验发展的缺失。[8]杜威区分经验为日常生活的初级经验与反思的次级经验,生活经验是反思性经验的材料,对于不同思维所建构的独特概念化世界,只有回到生活经验,才能看清各自的发源点,疏通对话的管道。他认为人不能直接经历、亲身感觉的概念难以深化,概念体系或高度抽象的概念与理论,只有还原到生活经验,才容易被人理解。生活经验是个人直接参与生活世界而获得的经历与见闻,保留了生命成长的完整轨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