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

ID:61904933

大小:4.80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1-03-26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_第1页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_第2页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_第3页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_第4页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复习:大气环境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要点·疑点·考点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①干洁空气②水汽、固体杂质——天气变化的角色N2O2O3CO2作用生物体基本成分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保温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优化探究p54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人类影响:(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垂直递减率)②对流运动显著、厚度不均(高纬低、低纬高)大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热量源于地面上冷下热不稳定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优化探究p32)(2)平流层特点①30千米以上,

2、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③22~27千米高度处有臭氧层——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平流层热量源于O3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稳定平流运动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①顶(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高空②80~500千米高空有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3、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①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使CO2含量不断增加②制冷工业发展——使大气中臭氧总量减少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生存环境③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排入空气中的硫、氮等氧化物不断增加。出现酸雨。全球合作保护大气环境危害:冬天里“逆温”现象时有发生,工

3、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在“逆温”造成大雾茫茫或污染严重时,人们应减少晨练及室外活动时间,尽力避免“逆温”带来的危害。历史上因为逆温天气而造成的灾害典型例子是1952年12月5-8日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伦敦上空出现的异常的逆温层,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它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使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逆温现象: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即与对流层“下

4、热上冷”相反的,即“上热下冷”,这样会阻碍空气对流,使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逆温现象的原因:见优化探究书p33及复习地图p9.1、辐射逆温: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日出前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最容易出现逆温现象,一天中逆温层在黎明时最厚。逆温层冬厚夏薄。易出现于中高纬地区,是最常见的逆温类型。有时,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长期维持,大气污染日趋加剧。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

5、,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多发生在冬季中纬度沿海地区。3、锋面逆温:是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如果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度差较大,则形成逆温。4、地形逆温: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在山谷和盆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山风),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下列能产生逆温的原因可能是:1,台风过境2,晴朗无云3,冷空气南下,4热带海洋气团影响5暖锋过境6连续阴雨。5、下沉逆温

6、: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例】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广东高考34题)(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

7、。10810大气上界地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反射和散射要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状况的是温度的情况及变化二、大气运动:热力作用的发生顺序应为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正午最强13时地温最高14时气温最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B.②C.③D.④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8、(  )A.青藏高原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