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

ID:61914962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9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_第1页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_第2页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_第3页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_第4页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变的军人本色永远的奉献情怀——戴窑镇退役士兵张天武创业奉献先进事迹打开上海金山区朱泾镇政府的网站,就可以浏览到“新上海人张天武”的事迹介绍。现年39岁的张天武是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人,1994年服役于苏州武警支队,服役期间多次受上级嘉奖,曾荣立三等功一次。部队铁一样的纪律,造就了张天武钢一般的意志。在部队,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04年初,退伍的张天武来到朱泾镇。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他,在广福居民区注册开办了金博中粮包装有限公司、缘利大米加工厂等企业。每年的重阳节、端午节,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广福居民区内,总能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笑容可掬的年轻人,扛着大米,为独居老人、孤老送大米。他,

2、就是缘利米厂的经理张天武。作为一名党员张天武对自己始终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看到居民区内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分隔,生活较为清苦,有的仅靠微薄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时,张天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5下决心要帮助他们。回到家里,他与妻子商量,两人立即决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米上门。自此之后,风雨无阻,始终坚持。75岁的沈大妈是张天武第一个送大米的老人。说起2004年8月那天,张天武扛着大米,满头大汗来到她家,激动的眼泪在大妈眼眶中打转。“子女们都住得远,工作忙,没时间来看我,小张就像我的儿子一样,时刻关心我,非常感谢!”老人哽咽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稍好的居民相

3、继搬离广福居民区,只留下生活困难的独居、孤寡老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这些老人总是坐在家门前,遥望着门前那条路上何时出现亲人的身影。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张天武的心头总不是滋味。为了能让老人们都能快乐、祥和地度过每个节日,他与居委会协商,开展一系列“送温暖、献爱心”送大米活动。五年来,为100多位孤老、困难老人送去大米4000多斤,将爱心送到老人们的心坎上。不仅如此,来沪务工人员毛亚福儿子患白血病,家庭一时陷入窘境,张天武在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慰问给予帮助,并表示与他们一起度过难关;原粮管所退休的二名老职工生活发生困难,张天武又扛着大米上门慰问,并与他们结对帮困,使老人对生活充满自

4、信;周围的居民前来买米,他总是以批发优惠价供应给他们。几年如一日,张天武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赞扬。5憨厚、善良的张天武不仅是极富爱心的善士,还是热衷社区事业的志愿者。自广福居委会成立“新市民之家”后,一方面,张天武料理米厂的生意;另一方面,挤出时间,积极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不拿分文报酬,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小区举办卫生安全、治安防范等专题讲座,张天武均准时参加,并认真做好笔记。讲座结束后,他又为邻里、街坊、同乡详细讲解,劝阻陋习、出谋支招。在他的影响下,爱人夏桂红也深受感染,报名参加了“新市民治安巡逻队”,与丈夫一起,每天夜里巡逻在小区的各个角落,维护一方平安,为小区和谐稳定作贡献。“我没

5、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只能以送米来表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朴实的话语,彰显了一颗甘于奉献的炽热之心。张天武正是以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友爱、互助、进步”的支援精神。张天武多年被评为“朱泾镇优秀党员”;他的家庭也被评为“金山区五好家庭”。创业是条不平坦的路,创业路上充满着艰辛,对此张天武深有感触。从部队退役后,原来由部队首长联系安排在一所高等学校里工作,安逸的生活,不错的待遇没有留得他创业的脚步,张天武凭着军人的一股毅力,来到上海打拚。5要想创业,首先要选好项目。张天武就找一些在外地小有成就的家乡人讨教,有人当即介绍一些赚钱的门道给他,叫他办个假胡椒粉子加工点,说来钱快,打的又

6、是政策的擦边球,他说:我曾经是一个军人,受过部队的教育,赚钱也要讲道德,黑心钱不能赚。回到家乡,找到邻村的二个也有心到上海闯的人,三人一商量,决定到上海去办米厂。于是他们左打听,右打听,听说金山朱泾镇粮管所有个废弃的辗米厂,他们三人合伙将这个辗米厂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米厂终于开张了。开个小造纸厂什么的“黑企业”初到上海,人生地疏,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现在手上有了两个企业,手头也宽裕起来,自己富了,张天武没有忘记带动别人富。他帮助本乡的三个青年在金山落脚,帮助他们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且都小有成就,脱贫致富。安排了20多个本乡的剩余劳动力在他企业里打工劳务,不仅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问题

7、,,还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逢年过节,不忘对他们家庭的关怀,总要送上一些礼物。创业不忘家乡。张天武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村里发展滞后,1969年建造的一座庄前大前,早已年久失修,成为一座危桥,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没有经济能力修建,张天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与村里干部商量,他本人带头捐资1万元,并由他向全村发起捐资建桥的倡议,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建桥配套资金就全部落实到位。5经济发展了,村里的车辆多了,但没有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