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

ID:620955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6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_第1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_第2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_第3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_第4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探析  摘要伊春市是我国蓝莓的主产区之一,蓝莓产业的发展逐渐已成规模,是地方支柱性产业。通过调查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产品蓝莓的资源分布、引种栽培、生产加工企业现状等情况进行了阐述,以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蓝莓产业;发展;黑龙江伊春中图分类号F326.13;S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4-0314-01蓝莓(Blueberry)学名越橘,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对国外引种的14个蓝莓品种分析,鲜果中花青苷色素含量高达163mg/

2、100g,VE含量9.3μg/100g,是其它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1]。蓝莓在伊春被称为“兴安小雪莲”,它生长在伊春的高寒、高海拔、高洁净、无污染的原始大森林,而且是永冻层的沼泽地带。由于野生蓝莓适宜生长在有苔藓的水湿地或部分湿润的山坡,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的山地。1资源分布情况5伊春市的野生蓝莓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7个林业局和嘉荫县,这些地区蓝莓集中分布面积为2.4万hm2,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75%以上[2]。翠峦、美溪、金山龙3个林业局也有少量分布。据1991

3、年的调查显示,伊春林区野生蓝莓蕴藏量12.15万t,年可采摘量6.56万t。但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蓝莓分布面积缩减,结果量下降,年采集量约为2000t[3]。2008年,市政府制定了《伊春市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重点保护野生笃斯越橘资源,实行承包管护经营,使资源得到了保护和有序利用。2组培蓝莓引种栽培情况蓝莓每年6月为开花期,8月为果熟期,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采摘季节,旺果采收期近50d。黑龙江省引进种植蓝莓的时间不是很长,现在只有大兴安岭地区、绥棱农场、伊春的五营和友好等地。目前,全市

4、共有组培蓝莓种植点4处,分布在友好、五营、铁力、带岭4个林业局,总面积0.35hm2;有种植矮丛的美登,半高丛的北村、北青、北陆和圣云5个品种。3蓝莓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5伊春市野生蓝莓加工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初,五营区鑫野野生食品加工厂第1个进行蓝莓果酒和饮料生产。经过多年发展,伊春市现已形成以蓝莓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群体[4-5]。目前伊春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59户,其中以小兴安岭特色山野果蓝莓为生产原料的企业达到60户,占食品生产企业3成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606万元,2010

5、年收购野生蓝莓原料6824t。年加工原料能力10000t,产成品产量15315t,实现销售收入14160万元,利税1460万元,企业从业人员799人,年均收入9000元,带动季节性职工采集收入3846.4万元。升辉集团兴安红酒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现有固定资产56000万元,是省级龙头企业。该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开发出蓝莓白兰地、野生蓝莓OPC酒等8种产品,其中野生蓝莓干酒、利口酒被评为2007年黑龙江省第六届优秀新产品一等奖,野生蓝莓OPC酒被评为“中国酒业最具竞争力产品创新奖”,“越橘庄园”商标为省著名

6、商标,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投资12000万元的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五营忠芝大山王酒业公司总资产3300万元,有2个生产车间,拥有全自动灌装线4条,生产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等产品20余种,年加工果酒4500t、饮料5000t,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海口、三亚、成都、重庆、杭州等地。伊丰园森林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建1处冷库,容量为1000t,新上220万元的果酒饮料设备1套。目前,全市蓝莓加工产品主要为蓝莓果酒、蓝莓饮料,约占总销售额的65%[6]。近年来,伊春林都、新昊森都、丰林

7、、5佳南等山特产品公司还开发了蓝莓果干、糖果等产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已建立销售点、代理点100余个,初步形成了国内营销网络。目前,伊春市生产的蓝莓产品主要以果酒、饮料、糕点、月饼、果干、蜜饯、果酱和罐头这几大类产品为主,可以说这些产品成为了蓝莓食品市场的主流产品,虽有一定的附加值,但是利润有限,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产品创新已经到了瓶颈。采用高新技术提取出蓝莓中有效成分形成的深加工产品在伊春市加工企业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而在国外,通过深加工提取蓝莓中的花青素用于制药和生产食用

8、色素等工艺技术早已成熟。这类产品附加值高,但生产难度大,是蓝莓食品市场的高端产品[7-8]。4参考文献[1]吴兴壮,李利峰,李晓东,等.越桔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预测[J].辽宁农业科学,2003(6):23-24.[2]李亚东.越橘(蓝莓)栽培与加工利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聂飞,韦吉梅,文光琴,等.蓝莓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技术[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