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

ID:621108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6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_第1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_第2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_第3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_第4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探究  摘要:当前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频发,在犯罪认定和诉讼中都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涉众型经济犯罪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就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寻求解决涉众型经济犯罪疑难问题有一定价值。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程序冲突;犯罪认定1.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涉众型经济犯罪也进入高发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不特定群体、被害人数众多的金融证券类、传销类、欺诈类经济犯罪,主要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此外合同

2、诈骗、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部分存在涉众因素。涉众型经济犯罪表现出涉案主体得杂、涉案地域广、涉案金额大、犯罪手段隐蔽化等特征,目前在司法实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如犯罪认定、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交叉等等。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法律问题,对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有着重要意义。2.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问题2.1涉众型经济犯罪分类6涉众型经济犯罪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当事人角度可分为被害人涉众型经济犯罪和被害人涉众型经济犯罪;从案件涉众情况可以分为一案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多案涉众型经济犯罪;从当事人涉众

3、情况可分为一方涉众经济犯罪和双方涉从型经济犯罪;从犯罪客体和社会危害情况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涉众型经济犯罪和一般涉众型经济犯罪;从犯罪行为人人数多少可分为群众涉众型经济犯罪和个体涉众型经济犯罪;从被害人情况可分为有被害人涉众型经济犯罪和无被害人涉众型经济犯罪。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分类定性中,存在不同类型涉众型经济犯罪间的交叉,以及分类标准的繁杂现象,给司法实践中的分类带来一定障碍。2.2涉众型经济犯罪相关法律条款在我国《刑法》中,有多个条款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进行了界定,包括第163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

4、贿罪)、165-169条(国有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171-173条(假币犯罪)、193条(贷款诈骗罪)、196条(信用卡诈骗罪)、197条(有价证券诈骗罪)、202条(抗税罪)、140和149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51条(走私文物与贵重金属罪)、154和155条(变相走私和间接走私)。在众多的法律条款中,存在一些不完善或冲突的地方,如走私罪中,在318、321、347条中,当犯这些罪时存在抗拒稽查和妨害公务行为并无并罚规定;走私特定物品包括如武器、弹药、白银等物品时并非以偷逃应绵税额

5、的多少为犯罪成立条件,走私淫秽物品要求具有牟利或传播目的等。62.3“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在涉众型经济犯罪中,部分罪名存在无“目的”性,这对刑事法中“主客观相一致”的一般原则造成影响。例如非法集资罪,当达到《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和《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确定的追诉标准之一时,其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集资,或者在集资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意愿,则定性为集资诈骗罪。此时,在犯罪定性中,如何证明行为人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成为定性

6、的关键,但行为人的“目的”是主观思想,虽然能通过犯罪人行为手段、后续表现来推定,却容易造成错觉,如集资款无法返还、挥霍集资款、携集资款潜逃、拒不返还集资款等之间的确定。2.4诉讼程序的交叉问题涉众型经济犯罪人涉及人数众多、地域广,涉案人员、涉案金额、取证等难度都极高,这对司法适用提出了新的问题,极容易造成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交叉现象。虽然相关规范性文件对一般经济案件的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诉6讼程序交及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涉众型经济犯罪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交叉问题更为复杂。涉众型经济犯罪一般因被害人经

7、济财产遭受损失案发,但在定罪前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无法明确界定,很多被害人会在立案侦查前进行民事诉讼,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人被害人数量多,极有可能出现多起民事诉讼后再次启动刑事诉讼,或者在刑事诉讼后启动大量民事诉讼问题,而无法在同一个诉讼中得到解决,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甚至造成刑事判决与民事判决的冲突。同时,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证据收集和侦查工作量大,涉案金额和涉案人数查证困难,被害人报案时间和报案类型多样,极容易造成诉讼的拖延和审判机关对同一事实的重复审理。3.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

8、问题的解决策略3.1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定性策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法律规定滞后造成新型经济行为刑法定性问题是必然的。刑法和前提法对同一行为的认定造成涉众型经济犯罪定性问题,应当结合刑法和民商经济法等前提法,适应新型经济行为的定性需要,从实质上对新型经济行为的形式和实质进行判断。目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很多主体都不具备主体资格,但宽松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使得很多行为人都有成为市场主体的机会。同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模式,往往都不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要求,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具有经营的独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