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

ID:6214036

大小:4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06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_第1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_第2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_第3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_第4页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探究  [摘要]多目的地旅游已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因此,合理设置和安排旅游线路是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线路的描述上,未能对其成因进行系统阐释。在梳理和评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以新疆目的地网络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社会网络视角及分析方法,通过整体网和个体网两个层面探寻旅游线路形成的内在机理。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已初步形成以喀纳斯为中心的目的地网络,而以中心度和结构洞为代表的目的地网络结构特征是多样化旅游线路形成的关键所在。研究结论对现有旅游线路研究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方面有重要启示

2、和指导意义。[关键词]旅游线路;社会网络;新疆;目的地网络[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3)11-0101-09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3.11.0121.引言17旅游线路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线路的制定不仅是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反映,也是旅游产品设计者构建旅游产品和提供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迫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希望通过多目的地旅游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一现实凸显出单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瓶颈。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目的地管理部

3、门、当地政府等相关机构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实现优势互补,尤其希望能够整合当地的资源,以发挥协同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成为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往的旅游线路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线路模式和空间布局的归纳、描述和分类,未能从一种结构性视角去探讨线路形成的内在原因。本文试图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新疆5A级和4A级景区形成的目的地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寻旅游线路形成的内在机理,尝试解决前述问题。2.文献综述17在早期的文献中,一般将旅游线路的研究区分为单目的地旅游和多目的地旅游,认为

4、旅游线路总趋向于一个闭合回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线路模式,如根据旅游类型的不同区分度假和游憩线路、根据旅游市场细分区分国际和国内游客线路、根据中途是否停留区分直线模式和环游模式等。直到卢、康普顿和费森梅尔(Lue,Crompton&Fesenmaier)首次系统总结并提出LCF模型(5种度假旅行模式,即单目的地模式、往返模式、营区基地模式、区域环游模式和旅行链模式),多目的地旅游线路模型开始成为旅游学重要的研究领域。此后,奥珀曼(Oppermann),斯图尔特和沃格特(stewart&Vogt)等学者在LCF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多种单目的地和

5、多目的地旅游线路模式。但是,刘德龄和麦克彻(Lew&McKercher)指出,这些研究大多只关注旅游线路的布局,或者线路中是否停留以及停留次数,却未能对线路中为何作此停留以及停留点所发挥的作用加以关注和探讨。因此,他们以香港为例,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包含单目的地、多目的地、混合目的地的5种线路类型,并指出香港作为停留点,在目的地网络中属于枢纽型、门户型、环游型目的地。此后,麦克彻和刘德龄进而细分了26种线路模式。施信佑(shih)进一步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对台湾南投自驾游目的地网络的有向数据进行研究,利用点出度(out-degree

6、)和点入度(in-degree)对目的地网络的起点、核心、终点进行定义,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目的地的旅游设施配置与网络特征的对应关系。康奈尔和佩奇(ConneH&Page)以苏格兰罗蒙湖和国家公园(theLochLomondandtheTrossachsNational17Park)为目的地,基于GIS对自驾游线路的空间模式和线路中的停留节点进行研究。在一项对北京奥运会前后游客流动模式变化的研究中,研究者以旅游景点代表目的地网络中的节点,结果显示:在网络密度方面,奥运会后目的地网络密度高于奥运会前的网络密度,这一提高表明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在单次旅游中

7、选择更多的景点;在网络中心度方面,网络中心度可以反映游客对旅游景点选择的集中度,说明游客对某些景点的偏好,而奥运会后网络中心度的降低,表明游客对景点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国内学者也基于游客行为、旅行社线路等对国内旅游线路的空间模式与布局进行了梳理和探索,如单目的地模式、往返模式、中心集散地模式、完全环游模式和区域环游模式等。17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多目的地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的分析为旅游线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无论是旅游者层面的空间行为研究(如旅游流、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旅游者空间感知等),还是旅游目的地层面的空间结构研究(如旅游资源及产品空间分布、目

8、的地空间结构演变、合作、优化等),其空间位移特征都可以体现在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布局中,而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这3个空间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