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

ID:6215002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7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_第1页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_第2页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_第3页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_第4页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脆弱生态环境视野下居住空间形态探究  摘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南段的和田地区,气候独特,沙化严重、生态脆弱和多种文化交融的特征,促成了当地农村住宅空间结构的独特性.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聚落形态、院落空间组织、住宅营造与传统建构技术的形成与当地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并研究经济滞后、环境恶劣及建筑材料受到限制的条件下,人们通过千年建构经验的积累,创造出适应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人居环境空间模式,以期为未来农村住宅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脆弱环境;空间形态;农村住宅;建构技术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语

2、:新疆地形特殊,通常被喻为”三山夹两盆”(如图1)。和田地区处于新疆的最南端,区域南面与西藏接壤;北部随着河流的延续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库尔勒的且末县毗连;西南方则与印度,巴基斯坦世纪控制线的克什米尔地区毗邻。和田区域辽阔,地域面积24.8万km2,占新疆总面积的15%,占全国总面积的2.6%。其中沙漠、戈壁、山地等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很大,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9.7%(图2和田地区地形图)。10该地区位于沙漠边沿,同时位于东北风与西北风的交汇处,常年风沙不断;区域内部水

3、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匀,地表水以每年冰川融化为水源,自发形成了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其含水量占全地区各河流总水量的61.2%.两河流经和田区域,并形成36条主要河流,最终汇成和田河,河水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渐消失;区于位居内陆,远距海洋,四周高山环绕,大西洋水汽难以进入,南部受昆仑山阻挡,印度洋低纬度暖湿气流难以进入,所以和田地区水汽缺乏,降雨量极小,年蒸发量很大,气候十分干燥,形成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风沙大,空气干燥,雨量极少,日照时间长,光热辐射强度大,昼夜温羞大,冬冷夏热成为当地主要的

4、气候特点。和田为古时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对其的了解可以追溯到两汉时“尼雅”古遗址。”丝绸之路”的兴盛带动了商业以及各方文化的交流.多种文化、宗教在这里相互碰撞,交流,选择、吸收、融合,伴随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及生产方式,形成了和田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因素对于和田当地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外界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决定了和田地区居住建筑空间组织的独特性,当地人在经济滞后,技术落后,建材受限的条件下,利用自己的智慧,不断积累经验,寻求最适于当地的居住模式。这样的居住

5、模式,不应当只停留在历史的黄页上,应当在日后的建设中再现,优化,更好地为人们服务。1聚落形态与空间组织1.1聚落的选址和田地区居民的早期遗址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尼雅”古遗址.随着环境的变迁,外部环境的改变,水流分布的改变,当地人为了追逐适合的生存的环境,居民点也随之变迁.但在此过程中,依旧遵循着原有的选址的规则.当地村庄的空间形态主要分为临水式,组团式。水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牧业及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但无论怎样,都无法逃避水源的限制.当地河流均为内流河,每当季节变

6、迁,冷暖交替时,昆仑山脉的“固体水库”溶化的雪水便顺坡而下,自发形成河流。水流之沿途随土质和地层的差异亦有明流和暗流或渗入地下又溢出地表的现象,凡山脉和盆地交接带,地势稍微为平缓而水流经过之处便成绿洲,绿洲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源,建材,可共开垦的土地.因此临水设点,随河而居成为居民选址的主要条件之一(图3盆地周围绿洲分布图).随后当地人找到了另一种存水的方式----涝坝。10此时出现了另一种空间形态---组团式。同时由于宗教信仰的需求,在中心地带同时修建清真寺,满足村民日常礼拜及节日聚会,商品的交换也是日

7、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巴扎”一般与涝坝,清真寺,共同构成了成为村庄的中心,将中心构成用以进行公共活动的广场.广场规模的大小以涝坝,清真寺可以服务的人数为标准。1.2聚落形态及空间组织临水式居民点多沿河流的一侧或两侧的狭长地带伸展,形成带状的布局结构.组团式则以水源,巴扎,清真寺为中心发散分布,以能服务的人口为限制条件.但不论组团式或临水式的布置,都兼顾了降低沙尘暴及防止强日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村庄整体形态的边界以封闭式流线布置,来降低风沙的影响;在布置中一般只有几个出入口,以此来减小风沙的影响。除去

8、仅有的几条贯通村庄的主要街道外,其它道路,无论主干道、次干道、街坊道路、小巷,全部是丁字式或尽端式,很少有十字路口,而且道路多是曲折的。这种道路系统,无疑可以增加街道风阻、降低街道风速,从而提高聚落的防风能力。组团内道路均较窄,各住宅往往紧紧相连,形成了对外的屏障.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多数人选择了在自家房屋上建夹层,这样较窄的道路和高低参差不同住宅相互之间配合形成了断断续续的阴影,在防止夏日日晒过强的同时增加了邻里之间交往的阴凉空间。2院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