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

ID:621769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课堂导入问题探究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然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巧妙的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本文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导入的重要性、遵循原则以及导入方法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因此,导入

2、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常言说,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和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善于设计课堂导人这一环节,因而,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3、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重视课堂导入,创新求变,力求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要注意在创新的同时,避免陷入过分求新求异、生搬硬套、胡乱联系的误区。但无论选用何种导入法,只要遵守以下几个导入原则,才能实现导之有方,教之有效:1.明确目的性。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喧宾夺主,违背了既定的教学目标。2.强调兴趣性。历史课堂导入要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趣味,但又要注意思想性,做到雅而不俗,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力求新颖、别致、生动,避免平铺

4、直叙。3.控制时间性。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导语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4.避免乏味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导人中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就失去意义。5.注重衔接性。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关联性。克服了以上几点问题,教师就可以依照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导入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目前使用比较集中有效的教学导入

5、法主要有以下四个:5一、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悬念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三、音响、影视导入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的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

6、,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四、史论导入法5在历史教学中抓线索,抓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语重心长的指出:“史料如果不被放在它的整体中,放在联系中,那它就是一些孤立的碎片,任何问题也不能说明。”在导入环节中,如果能够利用史料把旧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线索找出来,将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因而这几个要素要讲清楚,这是上历史课与其他课的最大

7、区别,这些要素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找出他们的联系,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范围来讲授历史;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讲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了解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总之,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四种方法,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千变万化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历史好学、易学。因此,就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材施导,因材

8、而入,采用不同的导人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历史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张旭.如何进行课堂导入[J].青年文学家,2009㈦.[2]康玉林.新课之前话导入[J].素质教育论坛,2008(7).[3]张永立.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3).5[4]王嫣.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5).[5]王文成.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