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ID:621786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_第1页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_第2页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_第3页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羊肚菌又叫羊肚菜,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的大型食、药兼用菌。羊肚菌菌盖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长4~16厘米,宽4~6厘米,表面有许多凹坑,似羊肚,淡黄褐色,菌柄白色。羊肚菌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效果的活性物质,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羊肚菌位居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是价格最为昂贵的野山菌之一。干货在我国市场的平均价格已达到了每公斤500元,市场收益可观。1.生长特性羊肚菌常生长在杨树、桦树为主的针阔叶混生林下的腐殖土中,在田边、溪沟及火烧迹地也有发现

2、,一般3~5月雨后大量发生,它对海拔高低无特殊要求。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5℃。昼夜温差大,林间温度在4~16℃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羊肚菌适宜在土壤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子实体大量发生时,土壤含水量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2.原种培养基制作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维生素B11克、水1000毫升。4制作方法:沸水煮马铃薯30分钟,取汁。汁中加入葡萄糖、琼脂等其他辅料,持续搅拌加热,待琼脂溶尽后装试管,每支灌装至1/5处,用棉花塞封口。高压蒸汽消毒2小时,取出后斜放冷却。3.原种制作以刚采摘

3、的新鲜羊肚菌为母种,采用孢子弹射法收集羊肚菌孢子。收集孢子放置于室温下(温度不超过25℃),7天左右,待菌丝爬满培养基后接种。原种制作:接种须在无菌的接种箱内操作,接种后将试管放置于温度25℃以内的避光环境内。菌丝10天左右便可长满培养基。4.栽培种培养基制作培养基配方:木屑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制作方法:料水比1∶1.3,湿度60%左右,搅拌混合后装菌瓶,培养基装至瓶高4/5处,用棉花塞住瓶口。蒸汽消毒8~10小时,待冷却后取出备用。5.栽培种制作原种选择:选择菌丝生长健康、无杂菌、无变色的原种。羊肚菌菌

4、丝为白色,略微发黄,成熟后产生菌核,菌核为黄褐色,肉眼可见。4栽培种制作:接种须在无菌、无尘、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全程中须进行蒸汽消毒。每支原种可接种栽培种10~15瓶。栽培种菌瓶放置在温度不超过25℃的铁房间内约30天,菌丝长满菌瓶,以出现黄褐色菌核为宜。6.林下栽植方法场地选择:选择以杨树或桦树为主的针阔叶林,林分郁闭度0.7以上,林下以疏松、肥厚、湿润的腐殖土为宜。栽植方法:10月底进行播种。播种前浅翻林下土壤,然后直接将菌瓶内的栽培种撒播至土壤中,播完后,覆盖腐殖土1~3厘米,再在上面覆盖2厘米的阔树叶。7.栽后管理翌年3月中

5、旬,昼夜温度上升至4~16℃时,子实体便可发生。出菇期间,要保持覆土湿润,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60%,掌握少量多次的浇水原则。据对野生羊肚菌生长状况的观察,这个时期,温差变化过大,低于4℃,高于16℃,子实体很难萌发;初春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否则也会严重影响子实体的发生。总之,早春保证羊肚菌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8.采摘和加工采摘:羊肚菌一般丛生,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摘,很容易被虫食,所以要及时采收。采摘时用手捏住菌柄,左手摇动连同菌根一起拔出,顺便剪去泥脚,分级放入筐内。采收时要注意不要伤到附近的小

6、羊肚菌。每天要及时采收,直至不再有子实体出现。4加工:羊肚菌采摘后要及时晾干或烘干,否则会被线虫和菌蛆啃咬。干燥后的羊肚菌用密封塑料袋盛装,保持菌体完整,避免碰撞。(青海省西宁市塔尔山林场关明邮编:81000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