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

ID:621795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_第1页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_第2页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_第3页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_第4页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探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本文从武汉城市圈的基本概况入手,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可行性分析一、武汉城市圈基本概况5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千米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面积6万平方千米,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从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来看,结合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考虑,9个城市

2、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武汉。在“1+8”城市圈中,武汉“鹤立鸡群”,其中心城市龙头老大地位突出,这是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圈的一个显著特征。2010年,武汉的面积不到城市圈的15%,人口不到城市圈30%,但主要经济指标占城市圈的50%以上。第二层次是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这一层次的地区较具发展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三层次是仙桃、潜江、天门,发展较为迟缓。9个城市中有5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撤县(地)建市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的历史积累还不够深厚。二、武汉城市圈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来看,城市圈内部差异性较大

3、,周边城市实力较弱,短期内难以与中心城市形成分工协作关系。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城市圈内产业结构偏重工业。2009年,武汉重工业产值4737.94亿元,轻工业产值1580亿元,重轻工业比达3∶1。从2000年至2009年,城市圈内重工业比重上升了11.2个百分点。由于重工业对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因而城市圈偏重的工业结构会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城市圈内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功能单一、商贸、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金融、信息、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同时,服务业的行业分布、企业层次还不够合理。2.产业关联度低尽管

4、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较高,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武汉市工业总产值占城市圈总体比重的59%,但这种集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个城市圈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分工体系。5产业同构是导致各城市产业之间关联度不高的直接原因。钢铁、汽车、冶金、石化、烟草、建材等既是武汉市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鄂州、黄石、襄樊、十堰、随州等市的支柱产业。武汉除了在贸易等方面拥有一定领先优势外,各相关产业与周边城市基本上处于同级水平,具有较大的雷同性。城市圈是老工业基地,圈域内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存在着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遗留问题。例如企业自成体系、大而全等等。例如,城市圈内

5、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铁企业,但它们都各自纵向关联。如武钢集采矿—烧碱—炼铁—炼钢一轧钢“一条龙”式的生产于一身,从而导致圈域内钢铁企业缺乏联动,未能形成梯度发展的格局。3.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可通过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由湖北省统计局给出的各城市相关产业指标来看,仅有黑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3类利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黑色金属冶炼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市圈的主导产业如纺织、食品加工、医药行业等近60%的产业的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某些产业利润率为负。这说明武汉城市圈主要产业仍然缺乏竞争力。

6、5城市圈的产业竞争力较低的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城市圈产业附加价值低,圈域内大多数制造企业均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目前大中型企业仅有15%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5%。二是企业缺少核心制造技术,企业技术进步在相当程度上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内生性的。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5%左右,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仅为1∶0.27。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够,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武汉市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15%。武汉市大中型企业平均每家每年申请专利1.71件,其中发明专利0.48件,分别是广东的44.5

7、%和23%。三、推进城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路在城市圈未来经济发展中,合理开发武汉的资源禀赋优势、强化特色,是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实施“遇水而兴”,以水孕城的战略,形成淡水业、水利业、水运业、水产业等庞大的水产业群,发展水景特色旅游,结合科教文化底蕴,打造城市圈“水上之都”的形象。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整合城市圈域内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发展完善物流信息网络,使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和集散中心,借助物流仓储业实现产业升级,增加产业附加价值,再现新时期“九省通衢”的新风采。参考文献:[1]吴云雁.国际金融

8、危机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影响.载商情,2010年第32期[2]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商务经济运行情况,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