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ID:6218716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7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1页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2页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3页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4页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摘要】探究性学习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培养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把握发展性评价。

2、【关键词】美术;教学;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9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设想:在美

3、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课垂头丧气。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复。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只能使学生更加厌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1.1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巴班斯基说过:“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9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

4、激方法之一”。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驰、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1.2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一是积极采取各种

5、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二是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重要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1.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

6、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服装的色彩配置、贺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设计等等。91.4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

7、,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讲授《最后的晚餐》这幅举世名作时,通过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组学生排演的13个人物动态揭示了犹大的卑劣、丑陋,表达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让学生深刻体会此画的意境,体会达·芬奇作画的技巧,以达到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2培养问题意识9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

8、可以驱使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