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

ID:624342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_第1页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_第2页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_第3页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_第4页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研究  摘要: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一些人对道德水准的迷惘,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从而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解决道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关键词:道德;道德缺失;表现;对策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1、诚信缺失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

2、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2.职业道德缺失5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质滑坡,主要是和从事职业的主体奉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权利本位的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医生“药品回扣”、“收受红包”、“漠视生命”;警察“知法犯法”、“警匪勾绪”、“随意扩张权力范围”;

3、公务员“行贿受贿”、“公款私用”、“行政不作为”。可见,职业领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和失范现象确实令人担优。3.社会责任感缺失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理想能否早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各阶层社会责任感的强弱。这里所说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指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承担责任,而且是指对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的担负,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1.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5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人而言已经过时了。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五、六千年,而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中

4、国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她贯穿古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其较大的社会利益。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我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在百年来却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原因在于,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误解为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达,科学技术强,文化就先进的错误观念已经深人人心,因此造成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缺失了。2.健全道德建设中的制度机制唤醒人们的良知,养成人们的善恶道德理性,形成正确评价善恶是非的标准,仅靠道德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加强包括法制在内的制度建设,这样才能

5、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因为只有提供一套公正、健全的制度机制系统,并将基础的道德规范和要求经法定程序予以权威化,这样才能为人们划出行为的界限,使之明确道德行为选择的合理空间,促使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充分考虑可能招致的利害得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5一方面,我国法制不健全。由于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造成对违法违纪的败德者惩处力度不够。例如,对制假售假,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责令停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包括已经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

6、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上述规定可知:对于大多数假冒伪劣的生产者而言,处罚主要以罚款为主。在稽查力度有限和规定不够详细的现实约束下,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者只要10次中有5次,甚至只要有3次能逃脱处罚,就有利可图。4.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5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浓重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又一重要因素。缺失诚信,无社会责任感,拒斥传统这些都可归因于人们受功利、实用性原则的支配。就连教育这块领地也早已不是什么“世外桃源”了,一方面: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随着应试指挥棒而迷失

7、了方向。“当今教育的最大弊病是受功利原则支配,其中包括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极其普遍,以马上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为教育和受教育的惟一目标。”从而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获得,忽视道德教育(即使进行道德教育也流于形式),导致了教育迷失了自我,人文主义精神失落,人们丢失了道德真诚,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者在工具理性主导、效率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追求名利,迷失在聚敛钱财、追求物质享受的实利主义的欲求里。少数教育者的价值观与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