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

ID:62455703

大小:2.47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5-07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_第1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_第2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_第3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_第4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年新高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数列数列数列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大小均有.其中,小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础知识以及数列的递推关系;解答题的难度中等或稍难,将稳定在中等难度.往往在利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基本问题后,进一步数列求和,在求和后可与不等式、函数、最值等问题综合.在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与不等式结合,“放缩”思想及方法尤为重要.等差数列1、定义:数列若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则称是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的公差,通常用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通项公式存在以下几

2、种变形:(1),其中:已知数列中的某项和公差即可求出通项公式(2):已知等差数列的两项即可求出公差,即项的差除以对应序数的差(3):已知首项,末项,公差即可计算出项数3、等差中项:如果成等差数列,则称为的等差中项(1)等差中项的性质:若为的等差中项,则有即(2)如果为等差数列,则,均为的等差中项(3)如果为等差数列,则4、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的关系:,所以该通项公式可看作关于的一次函数,从而可通过函数的角度分析等差数列的性质。5、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此公式可有以下变形:(1)由可得:,作用:在求等差数列前项和时,不一定必须已知,只需已知序数和为的两项即可(2)由通项公式可得:作

3、用:①这个公式也是计算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主流公式②,即是关于项数的二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可记为的形式。从而可将的变化规律图像化。(3)当时,因为而是的中间项,所以此公式体现了奇数项和与中间项的联系当时,即偶数项和与中间两项和的联系6、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此类问题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角度是从数列中项的符号分析,另一个角度是从前项和公式入手分析等比数列1、定义: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同一个常数,则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数列的公比注:非零常数列既可视为等差数列,也可视为的等比数列,而常数列只是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也可以为:3、等比中项:若成等比数列

4、,则称为的等比中项(1)若为的等比中项,则有(2)若为等比数列,则,均为的等比中项(3)若为等比数列,则有4、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当时,则为常数列,所以当时,则可变形为:,设,可得:5、由等比数列生成的新等比数列(1)在等比数列中,等间距的抽取一些项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2)已知等比数列,则有①数列(为常数)为等比数列②数列(为常数)为等比数列,特别的,当时,即为等比数列③数列为等比数列④数列为等比数列6、等比数列的判定:(假设不是常数列)(1)定义法(递推公式):(2)通项公式:(指数类函数)(3)前项和公式:数列的求和的方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

5、数列求和公式:(3)错位相减法:通项公式的特点在错位相减法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解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等比的部分使得每项的次数逐次递增,才保证在两边同乘公比时实现了“错位”的效果。而等差的部分错位部分“相减”后保持系数一致(其系数即为等差部分的公差),从而可圈在一起进行等比数列求和。体会到“错位”与“相减”所需要的条件,则可以让我们更灵活的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数列求和(4)裂项相消:的表达式能够拆成形如的形式(),从而在求和时可以进行相邻项(或相隔几项)的相消。从而结果只存在有限几项,达到求和目的。其中通项公式为分式和根式的居多(5)分组求和如果数列无法求出通项公式,或者无法从

6、通项公式特点入手求和,那么可以考虑观察数列中的项,通过合理的分组进行求和(1)利用周期性求和:如果一个数列的项按某个周期循环往复,则在求和时可将一个周期内的项归为一组求和,再统计前项和中含多少个周期即可(2)通项公式为分段函数(或含有,多为奇偶分段。若每段的通项公式均可求和,则可以考虑奇数项一组,偶数项一组分别求和,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序数的间隔(等差等比求和时会影响公差公比),二是要对项数的奇偶进行分类讨论(可见典型例题);若每段的通项公式无法直接求和,则可以考虑相邻项相加看是否存在规律,便于求和(3)倒序相加:若数列中的第项与倒数第项的和具备规律,在求和时可以考虑两项为一组求和,

7、如果想避免项数的奇偶讨论,可以采取倒序相加的特点,1、对于选择题中的选项,可以运用代入法进行排除。2、对于解答题若涉及到求和问题一定眼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A.B.C.D.【答案】A【解析】由题知,,解得,∴,,故选A.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为15,且,则A.16B.8C.4D.2【答案】C【解析】设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则,解得,,故选C.3、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为15,且,则A.16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