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

ID:624769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_第1页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_第2页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_第3页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_第4页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恙虫病267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2012年末收治的267例小儿恙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农村儿童,发病为5~11月,年龄在5个月~15岁,均有发热及能找到焦痂或溃疡,伴有多脏器损伤。其中经住院观察最后确诊142例、误诊125例,误诊率为46.8%。结论恙虫病可致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氯霉素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病死率。关键词:恙虫病;小儿;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恙虫病是恙虫幼恙螨叮咬

2、而将恙虫病立克次体传播给人类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我州小儿恙虫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较高,辅助检查的措施少而且不敏感。现将我院1997年~2012年末来收治的267例小儿恙虫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67例患儿中男112例,女155例;年龄﹤1岁38例,1~5岁161例,5~10岁38例,10~14岁30例,最小的仅6个月;所有患儿均住在农村,发病时间均在5月~11月;入院即确诊为恙虫病的142例,其余的分别被误诊为急性咽炎58例,肺炎40例,淋巴结炎10例,溶血性贫血4例,脑炎2例,传染

3、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急性肾炎8例。全部患儿都有到过野外史。1.2诊断标准根据诸福棠[1]拟定的恙虫病诊断标准,即有流行病学史;有突起高热、典型焦痂或溃疡;皮疹及局部或/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3临床表现1.3.1一般表现大多数患儿均为突发高热,体温﹥40℃者82例,39℃~40℃者170例,﹤39℃仅15例。伴头痛110例,咳嗽的92例肌肉酸痛的56例,畏寒的90例,颜面潮红及结膜充血的34例,浮肿12例,皮疹165例肝肿大134例,脾肿大40例,抽搐5例。1.3.2焦痂及溃疡有典型焦痂或溃疡的252例占94.3﹪,全部只有一

4、处。患儿被恙虫咬的部位,先出现红色的小丘疹,之后局部坏死渗血变暗变黑,即为焦痂,焦痂周围有红晕。焦痂呈椭圆形152例,圆形的78例,不规则的21例.焦痂脱落后形成溃疡,中央稍凹陷。焦痂或溃疡痛痒感不明显,分布部位依次为阴茎、阴囊82例,腋窝60例,肩背部26例,耳廓18例,腹股沟30例,腹部和颈部15例,其余21例(其中头皮6例,鼻前庭3例,外耳道4例)1.3.3皮疹6出疹者108例(40.4%),多于起病后4~7d出现,不伴痒感,始于胸背部52例,面颈部30例,臀部及双下肢的26例;斑疹37例,丘疹52例,斑丘疹19例;皮疹持续

5、3~5d,褪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1.3.4淋巴结肿大:焦痂或溃疡附近有淋巴结肿大178例,占70.6%(178/252例),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160例,占63.4%,两者同时出现156例,占61.9%。焦痂或溃疡附近肿大的淋巴结多有触痛或压痛。1.3.5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发生情况267例患儿中出现39℃以上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者241例(90.2%)。四种症状同时出现86例(32.2%);发热、焦痂或溃疡及淋巴结肿大三种症状同时出现98例(36.7%);发热和焦痂或溃疡两种症状同时出现的32例(11.9%);一种症

6、状(发热)12例(4.4%),其余8例诊断性用药得以确诊。1.4实验室检查1.4.1血常规入院时血WBC升高126例(47.1%),降低52例(19.4%),其余正常。HGB异常92例(34.4%),其中HGB﹤60g/L的2例,60~90g/L36例,~110g的54例;PLT减少的220例(82.3%),﹤50×109/L98例(36.7%),50~100×109∕L122例(45.6%),100~300×109/L33例,﹥300×109/L的14例,经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1.4.2肝功和心肌酶6所有患儿均做了肝功及心肌酶检

7、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186例(69.6%),血清白蛋白降低102例(38.2%)。心肌酶检查中CK-MB升高212例(79.4%),LDH升高232例(86.8%)。1.4.3血C-反应蛋白及PCT186例做血C-反应蛋白检测,154例升高明显(82.7%),120例做PCT检测,升高20例(16.6%)。1.4.4血培养及胸片,58例做血培养均为阴性,胸片检查130例,有斑片状渗出性变者58例(44.6%);8例有少量胸腔积液。其余均正常。1.5治疗氯霉素治疗186例,剂量为30~50mg/kg·d,静滴或分次口服;其余

8、给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1次/d,或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静滴。总疗程7d。2结果用氯霉素治疗的156例体温退至正常平均时间为2~3d,12例有体温反复。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的体温正常平均时间为3~5d,体温反复的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