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

ID:62602675

大小:25.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14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德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法库县高级中学金德君一、教材分析本节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阐明合力同分力的关系,矢量合成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的重难点,同时弄清矢量标量相加的区别.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懂得了二力平衡以及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法则.三.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采用实例引入,实验探究,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的教学方法.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

2、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

3、现与深刻的理解。难点:①实验的设计;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③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④对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从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2、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七、教学器材演示用器材: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粗大的橡皮条(可用许多小橡皮条组合而成)1根,教学用圆规1只、尺子1根学生用器材:按小组:①木板1块;②白纸1张;③图钉5枚;④橡皮条1根;⑤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⑥弹簧秤2个;⑦铅笔1只;⑧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

4、八、教学过程的设计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现,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两位同学一起提着一个水桶。提出问题: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老师一个人提着水桶。等效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刚才的问题,就是让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来等效替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追问:刚才这一个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来两个力的作用了吗?有什么依据?一、合力、分力与力的合成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

5、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是怎样的?二、对力的合成法则的探究(一)提出问题【设置陷阱】:如果两个同学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演示1】:用两只演示用弹簧秤(“这是两个同学的手”),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地提起一个钩码(“这是水桶”),让学生读数,再用一个弹簧秤提起钩码,让学生读数,结果基本验证了“合力等于分力大小之和”。提问:两个同学在提水时手臂是这样竖直的吗?【演示2]:让两个提钩码的弹簧秤有一定的夹角发现:合力大小

6、不等于分力大小之和,而且随着两个分力的夹角增大,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与合力大小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在黑板上从同一点出发大致画出两个分力及一个合力的方向(二)探究过程(分小组进行)1、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分力的关系是怎样的?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测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大小关系?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对学生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对各方案中的不成熟方面给予说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可在学生画出各力的图示后告一段落。5、分析数据、进一步猜想、得出结论:若有困难则进行引导或暗示:力是矢量,我们进行的是矢量的合成,我们曾学过

7、哪些矢量的合成?……我们学过哪些矢量?……分组活动:各自画图进行验证辅助线画虚线)综合分析:①让某一大组部分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对比在夹角接近的情况下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②再让其他组各派一两个小组汇报,对比在夹角较大的情况下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三)归纳得出结论力的合成法则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