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

ID:62695114

大小:15.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16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_第1页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_第2页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_第3页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_第4页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南北统一,以前各割据政权的科学成果相互交融,因此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天文历算学、医学等方面。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天文历算天文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进步。唐代王孝通(约生活在北周武帝至唐太宗时期)在《缉古算经》中首次运用解三次方程式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全书共二十个问题,如第二问,即以三次方程式来解答土木工程问题:假令太史造仰觐耋,上If袤少,下If袤多,上下If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

2、上If袤差三丈,高多上廉一十一丈。甲隘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隘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稹七十五尺,限五日役耋罩,羡道优耋南面起,上廉多下H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隘一十三魏B,乙隘四十三魏B,每夕郎别均赋常稹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羡道罩,二隘差到人共造仰觐耋,二SO郎人共造羡道,皆优先给甲以次典乙耋自下基给高,道自初登给袤,冏耋道If、高、袤及隘别给高、袤各襄何?唐高宗时,李淳风(602-670年)等人审定并注解了《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

3、侯阳算i经》、《周髀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等十部算经,称为“算经十书”。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唐置国子监算学,“算经十书”成为唐朝算学的规定教科书。其中《缀术》在公元十世纪不7幸失传,其余九部基本流传至今。(阈子整:)算^博士二人,徙九品下。^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八品已下及庶人子禹生者。二分其余鼠以禹之曾九章、海岛、舔子、五曹、弓K邱建、夏侯隔、周髀十五人,雪辍彳行、^古十五人。其余已置、三等数亦兼雪之。《旧唐书》历法方面,刘焯在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提出制订的《皇极历》,吸

4、取了北齐以来成果,发明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推算每天太阳视运动的速度。太阳视运动即我们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物观看太阳的运动。西方即根据此种运动一度认为地球为宇宙核心,即地心说。唐初,王孝通还与其孙编制过《戊寅元历》,已经开始使用定朔法,即按照实际日月观测位置为准来确定一个月为29或30日的方法,而取代之前的平朔法,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间隔排列。到唐高宗时,李淳风造《麟德历》,从此确定使用定朔法,相沿至今。唐玄宗时,命僧人一行(683-727年)主持改历。一行与梁令瓒合作创制了能够直接测量黄道坐标的黄

5、道游仪,并以此测量了二十八宿距天球北极的度数,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一行还根据南北各地测量北极高度及二至日日影短长的结果,推翻了“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证明影差与距离的比例不是定值,而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人怀疑这种说法,隋代刘焯也建议通过实地测量来证实,没有得到采纳,到这时才通过实测证实。通过在今河南东部、南部的测量,他得出大约351里80步(约合今123.7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与现代值相差11.8%,是世界历史上在地面实测子午线的一次重要尝试。7开元十五年(727年),《大衍历》成。一行

6、根据对地球绕太阳运行时速度变化的大致规律,提出每两个节气之间黄经差相同,时间间距不同的定气概念。于是他发明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开元十三年(725年),一行还与梁令瓒合作制成了漏水转动的浑天铜仪。仪体29至30转而日月相会,为一月;仪体365转而日周天,为一年。这种表示天体运动并指示时间的仪器是后世天文钟的前身。医学隋唐医学有了新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唐代国子监的医学博士教习内容来看: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优九品下。瞽自市二十人,瞽工一百人,瞽生四十人,典蕖二人。博士掌以瞽彳行教授^生。瞽彳行,耦雪本草

7、、甲乙IO卷分而禹棠,一曰H瘵,二曰瘴月重,三日少小,四日耳目口诙,五日角法也。《旧唐书》可见当时已经分有内科(体疗)、外科(疮肿)、小儿科(少小)、耳目口齿科等,还有今天中医拔火罐的前身“角法”。金十博士一人,优八品下。金十助教一人,优九品下。金十白市十人,金十工二十人,金十生二十人。金十博士掌教金十生以^^孔穴,使浮沉潞滑之候,又以九金十1Pms之法。其金十名有九,鹰病用之也。按摩博士一人,优九品下。按摩自市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消息醇引之法。7《旧唐书》还有针灸、按摩等专

8、门的博士,其中,先学习经脉穴位和脉象后,才能治疗。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医学家,留有著作传世,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隋代曾任太医令的巢元方等人共同撰写《诸病源候论》,共五十卷,分为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研究病因,并对疾病进行分类、鉴别与诊断,是一部医学巨著。隋代至唐初的孙思邈(581?-682年),以其对医药学的伟大贡献,被称为“药王”。他撰成《千金方》三十卷与《千金翼方》三十卷。孙思邈还重视特效药的研究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