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 (1)

27、短文两篇 (1)

ID:6296669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9

27、短文两篇 (1)_第1页
27、短文两篇 (1)_第2页
27、短文两篇 (1)_第3页
27、短文两篇 (1)_第4页
27、短文两篇 (1)_第5页
资源描述:

《27、短文两篇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句和写景的方法。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

2、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2、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这篇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水美景,清新简淡,为写景名作。二、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语气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翻译课文,积累以下重点实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4、再次朗

3、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美)2、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结合文中词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作者是怎样描绘这秀美景色的?请结合课文并从写景方法的角度赏析。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班级交流【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

4、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的顺序、色彩渲染,动静结合、修辞、多感官相结合等)4、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他这是在表

5、达什么样的情感呢?(结合文中语句)  四、背诵默写  五、作业布置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6  1、有感情背诵课文。2、小练笔:描写通化秋景(至少运用两种写景方法)【附相关资料】【注解】 ①〔交辉〕辉映;〔四时〕四季②〔歇〕消散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

6、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6一、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

7、.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流程1.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作者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出生于地主家庭,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

8、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但苏轼一生坎坷,几遭被贬。写作背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