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分类》教案

《物体分类》教案

ID:6408333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3

《物体分类》教案_第1页
《物体分类》教案_第2页
《物体分类》教案_第3页
《物体分类》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体分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物体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名称并能识别。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增强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长方体与正方体,圆柱与球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看看是什么?(出示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物体做成的机器人。)师:它是数学城堡里的数学小博士,想和大家说说话,你们愿

2、意吗?(机器人:我的样子很酷吧!这是我聪明的头,这是我结实的身子,这是我的……其实,我就是由与你们桌上的各种形状相像的物体组成的,现在我想请你们找一找桌上的这些物体,哪些长得像我的头,哪些长得像我的……)师: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物体分分类。(板书:物体分类)二、自主实践,体验新知1、分一分,初步感知①小组分类活动;②汇报分类结果。2、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初步认知①认识长方体过程:出示长方体图形→找一找→摸一摸(认知长方体的面)②认识正方体过程:出示正方体图形→找一找→摸一摸(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③认识圆柱过程:出示圆柱→找一找→

3、摸一摸(认知圆柱的上下面和侧面)→玩一玩④认识球过程:出示球→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认知球与圆柱的不同特点)小结:(略)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找一找:(课件出示图片)下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四、游戏激趣,巩固提高1、游戏,强化新知①找朋友(课本P65)②填表(课本P65)③游戏:根据要求摸物体。(a有六个面,大小都相等;b圆圆的,喜欢自由地滚来滚去;c每个面的大小不一定完全相等)2、巩固提高说一说:你今天得了什么星?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物体?小结:其实,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在生活中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

4、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物体分类》教学设计说明达埔中心小学周晓真《物体分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在巩固学生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通过本课教学,旨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立体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课学习中,我

5、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熟悉的一些物品,自制了“机器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机器人的“部件”,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体分类》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接下来通过让学生摸、看、比、想、滚一系列的感知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感受它们的特点,发现它们的不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想,在“玩”中感受到和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然后又“找一找”活动,让学生体验这些几何图形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我

6、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最后,通过巩固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