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

ID:64108811

大小:58.87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4-02-01

上传者:无敌小子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1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2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3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4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5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6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7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8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9页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一、幼儿德育是什么(一)德育和幼儿德育的涵义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目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既有主张广义德育的观点,认为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等;也有主张狭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就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幼儿德育又是中小学德育的基础,因此幼儿德育主要指幼儿道德教育,即培养幼儿道德性的教育。所谓道德性,又称为德性或品德,是指"道德主体的品质”,强调主体在道德上的状态和特性。德育过程不仅是个体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也是个体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有鉴于此,幼儿德育的定义如果反映了外界对个体的影响过程,那么也应该反映个体对道德的建构过程。(二)幼儿德育的形成及其特点(三)幼儿德育的内容参考檀传宝、黄人颂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德育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文明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无论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家庭还i 是社会,都应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幼儿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待人热情有礼貌,能主动有礼貌地称呼人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要注意听,并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遵守本班和幼儿园(或学前班)以及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纪律;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不折花草,不到处乱涂乱抹,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等。文明行为应该反映出人的内部心灵和性格特征,因此幼儿的文明行为教育应该同心灵教育和性格培养结合起来进行。止匕外,要让幼儿知道,规范是人为的准则,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必要时可以进行修改,不要做规范的奴隶。1.初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制定决策,或是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参照点,是人据此而采取行动的一些原则、基本信念、理想、标准和生活态度。”其中,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整体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制定决策,或是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基本参照点,是人据此行动的基本原则、理想、标准和生活态度。核心价值观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美国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都是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建议”基础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教会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等七项美德。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将"丰富的人性,尊重正义感及公正性的精神,不断地律己、与他人相协调、53 同情他人之心,尊重人权之心,热爱自然之心等“作为"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我国专家的研究也表明,道德价值主要包括集体、真实、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平等八个独立内容。幼儿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德育的奠基阶段。因此,诸如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仁爱、自律、快乐等都应该成为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当然,在进行这些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四)幼儿德育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德育偏向于“规范",忽略了“发展”,使道德成为束缚、限制幼儿发展的工具。这是对幼儿德育的歪曲,对道德的异化。1、幼儿园方面:部分幼儿园对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对幼儿谈”爱国”为时尚早,爱国教育纯属多余,对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动力和信心。却把创建“特色园",培养幼儿音乐、美术、活动的综合能力,误认为是幼儿园素质教育。2、有些幼儿德育内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被淡化:见面要问好,分手说再见,走路要挺胸抬头,不要大声喧哗乱讲话,排好队上厕所,相互之间友好相处等。3、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幼儿德育目标异同点:调查表明,教师对幼儿德育目标的选择顺序依次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遵守纪律,诚实,友爱同伴,尊敬、关心长辈,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的选择顺序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诚实,遵守纪律,爱祖国,独立性、自信心,尊敬、关心长辈。教师与家长选择的共同项目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诚实,尊敬、关心长辈,遵守纪律。不同项目教师选择了友爱同伴、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选择了独立性、自信心。53 4、幼儿教师方面: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虽然理论上教师都懂得,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主体性,但是,具体到实际当中,有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高高地凌驾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令,长此以往,不但不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闯的精神。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5、父母方面: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在家庭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理由是,孩子年纪小,应避免出危险;上学的孩子功课重,不能再增加孩子的负担。这样做,似乎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孩子形成懒惰、不爱动脑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气。另外,还使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即一切都是现成的,完全可以不费力地得到,使幼儿从小到大毫无竞争意识,如此下去,又如何适应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如,不加选择地滥用奖罚手段,不恰当地使用物质奖励等等。一些家长还把金钱观念直接用在了孩子的身上,如让孩子完成作业给多少钱,帮父母干一件家务给多少钱,考第几名给多少钱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完全混淆了孩子的道德认识,使孩子错误地认为金钱就是一切。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正面地赋予幼儿德育新的观念,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及53 方法,从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动手、动脑、合作、公平竞争等能力入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二、为什么学习幼儿德育(一)幼儿德育的现实意义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是人的毕生发展奠基教育阶段。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心里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这个年龄的儿童大部分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开发智力启蒙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这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尤其是教育家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从古罗马的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普鲁塔克(Ploutarkos)到近代大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从中国古代的颜之推到近代鲁迅等,他们都是早期道德教育的倡导者,其有关思想也早已成为德育思想史中最可宝贵的财富。1、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使幼儿社会化的进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合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幼儿的社会化是学习与人53 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等等,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习惯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加上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又好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他们的意识、情感和行为更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家长的言行对幼小的孩子起着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若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不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任孩子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社会上日前增多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足以说明早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2、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有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和性格以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许多国内外的研究也显示,智力发展好,聪明的人并不一定成功,而成功的人并不是都很聪明,但是他们却拥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和性格。如:坚强的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坚忍不拔、诚实守信的品质,乐观开朗的性格等等。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促使他们走向成功。然而这些良好的品质和性格则应从小培养,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如果幼儿从小就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提高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些困难和挫折,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53 同时良好的性格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力量。性格活泼开朗,就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各项活动,积极与人及同伴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可见幼儿的德育教育,在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应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3、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能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有关部门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则不尽人意。如:生活上的优越环境和过分照顾,而形成了幼儿的娇生惯养。家长的溺爱和缺乏理智的教育又形成了幼儿的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里的一切玩具、图书、物品均为他一人所有,不需与别人分享,从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又由于一些家长过分娇宠幼儿,一切包办代替,挫伤了幼儿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以至于幼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又有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行为放任与听之任之,处处妥协和满足幼儿,使幼儿缺乏自制、自控能力,养成了任性,执拗和粗暴等等不良行为和习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在这个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再不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干预和纠正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和品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53 (二)幼儿德育的理论意义从道德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当前幼儿德育要认真反思并处理好以下若干重要问题:一是道德教育与习俗教育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道德与习俗同属社会规范,但习俗是非道德性社会规范,道德既有个性也有共性,而习俗则是特定社会的一致性认同或权威的规定。对幼儿道德教育来说,如何看待道德与习俗的关系,涉及到对幼儿德性价值的不同认识。有些幼儿教育工作者倾向于认为幼儿还处在道德睡眠时期,对幼儿谈道德不切实际,有“小题大作”之嫌,他们往往以习俗教育代替道德教育,认为幼儿需要的只是遵守。显然,”单纯服从并不是道德,道德不只是盲目地接受习俗和传统”。二是道德、社会准则与个人选择的关系。幼儿是否需要自己的道德选择?不少人认为幼儿太小,还不懂得选择,其实这是对幼儿作为道德主体这一事实的极大漠视。无视幼儿的道德选择,道德教育就只能是成人的意志,是成人的随意干预和强迫控制,所培养的也只是一种“听话”道德。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三是纪律与道德发展的关系。教育者习惯将纪律诠释为对外在强加的各种社会准则的服从,是控制孩子的一种手段。这种纪律观值得认真反思。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结果,而不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作为一种教育的结果,其目标状态53 表征为“自觉纪律”(即不论有无监督,主体能始终做出正确的行为)。[8]比较上述两种不同的纪律观,可以发现包含于其中的各自不同的道德主张和明显不同的道德教育取向,在前者纪律是一种工具,有很强的成人取向,而在后者纪律则成为发展的目的,是一种儿童取向,纪律不再是束缚儿童自身的一种手段,而成为有益于儿童发展的发展性纪律,即实现了纪律教育由外在控制到内在自我调节的恰当转换。正如柯尔伯格所言,道德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幼儿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研究这一问题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幼儿道德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幼儿有灵有情也有智,他(她)不是行为主义者手中操纵的机器,也不是认知主义者所解读的那样冰冷的理性,甚至也不可以当作等待解读的“文本”。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不是成人经验的总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幼儿生活的发展一起发展,随幼儿的成长一道成长的。幼儿生命的鲜活性使得他对生活有着无比的热爱,对人类道德有着不尽的探索兴趣,他对道德有着一份天然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善。幼儿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会构成他对道德理解的一部分,也是今后道德自我建构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呵护并珍视幼儿对待世界的这份情感,并使对幼儿的道德教育能很好地适应其自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作为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旗帜性人物,皮亚杰(JeanPiaget)和柯尔伯格已于上个世纪先后研究了儿童以道德认知为核心的道德发展规律,从总体上揭示出了道德发展遵从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路向。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9]的观53 点,人的道德品格就不再是一些固定不变或与情景无关的特质,正如"人们并不像拥有一定的眼睛颜色和身高那样,拥有人格特质和道德德行”,[10]道德品格是儿童对情景选择并与情景相互作用而整合的结果。自我建构观强调品格建构的主体性和情景性特征,突出了品格变化形成过程中的自我选择、情景支持等因素的作用,应该说对幼儿道德教育富有指导意义。皮亚杰对幼儿的研究表明,幼儿到晚期时已有自律道德的萌芽,而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国幼儿4岁时就已经基本能摆脱成人的影响,做出许多独立的判断,7岁时主观性判断已有明显发展,到9岁时这种判断基本取代了客观判断(李伯黍,1981)。既然幼儿时期已有初步自律道德的意识(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是一种自律的道德),那么发展幼儿自律道德就要尊重其自我选择的权利。其实,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A・L•Gesell)早已提出"2岁危机期”这一概念,埃里克森(E・H-Erickson)对此解释说是幼儿向父母寻求自我选择的反抗,在他的理论中,主动性与自主性被视为幼儿阶段发展的核心任务。其次,体验正被学界认为是道德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就幼儿来说,研究表明,幼儿一般还不会明确考虑行为的道德后果与做出道德上的自我批评或自我反思,其道德体验源于行为的直接结果。这种特点的体验方式连同成人对他的处置方式一起共同决定了幼儿是一个"愉快的生活者”还是一个成人眼中的”侵犯的快乐者”。心理学家吉尔•诺姆(GilNoam1993)的研究很好说明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一些儿童早期不良的经验会导致一种‘不良意愿’模式53 的建构,而长期的伤害和同伴的拒绝则会扭曲儿童道德互惠的建构,以至于这样的孩子感到‘有权力’以攻击和剥削的方式对待别人”。[11]显然,对教育者来说,防止幼儿建构"不良意愿”模式并代之以“良好意愿”模式是件极为重要的事,否则当幼儿将这种不良模式整合到道德自我建构中时,就会在以后生活中,尤其是解读社会道德情景时形成个人偏见。最后是移情(empathy),一种替他人着想的道德能力。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一致表明,儿童亲社会道德行为同移情能力密切联系在一起,而禁止性道德行为则同负疚、羞愧以及厌恶感联系在一起。这说明移情有助于儿童做出亲社会道德行为或利他行为,而且它同儿童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甚至道德习惯的形成是整合在一起的,是影响儿童道德图式建构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种研究喻示了幼儿道德教育新的方向,并成为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道德心理基础。总之,发展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幼儿道德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从而不断增强道德教育对幼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幼儿德育的发展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共存的思想对现代教育进行合作53 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四个支柱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它对现代人的素质做了一个明确的界定。那么,四大支柱的含义是什么呢,下面自己从教育方面谈对四大支柱的认识。学会认知: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外,还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就是在诚信的基础上,采用合适而有效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共同生活:就是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与人合作交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学会生存: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任何困难,永往直前,决不后退。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思维处于被动的状态,造成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合作互助,不会学习,不会交往;在新课程标准中,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合作发展,符合对21世纪的时代需求。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中国的青少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继承和发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样要求在学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上下功夫。1、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做人,立志做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做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有53 着不同要求。对中国的青少年的而言,就是从小确立共同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怎样学会做人?一个是学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人,要有一颗健康的爱心,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热爱集体事业;二是要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尊、知耻,这是做人底线之一。人要自尊自爱,学会自立独立,学会健身健心,学会珍爱自己,学会关心别人,而后被他人尊敬。对待他人要持平等、尊敬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要学做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知礼遵规,知礼是修养道德表现,懂礼,遵守法规,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礼貌待人,遵守法纪是文明的基础要求,要从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四要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就是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见善思过”,在经受挫折、承受艰苦、战胜困难中锻炼意志和品质,做意志坚强的人。五要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真诚不虚伪,讲信用,要学会独立与参与,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有责任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一言一行中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2、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求知,学习研究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质规律。53 学会求知,对于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非常必要。历史知识汗牛充栋,现代知识急剧膨胀,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学会求知,首先是“知求",知道怎样探求知识,获得未知,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方法和技巧。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学会收集、处理、选择、管理应用知识于实践的本领,从而把握未知世界的本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怎样学会求知呢?一是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培养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意识,做到自己动手搜集资料信息,善于质疑、纵横类比、多方联想、引申推广举一反三,培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解决问题后反思的习惯。二是制订好求知计划,养成自学自控习惯,青少年要根据各自的情况,缺什么补什么,制订好求知学习计划,安排好求知学习的时间,养成求知的习惯,要整合各类知识和信息,学习电脑和网络,学习时事和政治,形成知识信息的网络,在交融和贯通中提升学习成果,在勤奋和顿悟上下功夫。三是注重创新,提高求知后实践的能力,创新的当今知识经济的灵魂,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有计划组织小革新,小发明活动,培养科学幻想,联想等创造性思维,把求知得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敢想敢闯敢干,把自己培养成知识型创新型人才。3、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做事,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大业的本领。学会做事,是强调人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能应对各种情53 况,这种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崇尚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聪明的人先做人,后做事,以做人带做事,视为人生定律。一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勇于实践把劳动作为成长的必修课,在做事过程中积累能力,增长才干;二是学会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把事做好,这种自信心能把潜能调动起来,把能力推进到最佳状态;三是做事勤奋专心,天道酬勤,勤奋能成就自信和成功;四是把学业、专业、职业、事业有机统一起来,成就人一生的事业心,坚忍不拔为之奋斗.其次要学会做事的原则和技巧,做事的原则有四条:第一按规则办事,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失误;第二讲求效率,做事有计划有条理有节奏,养成高效办事习惯;第三善于合作,许多事都要团队合作进行;第四讲求效益,做事都会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要追求办事结果的成效。办事的技巧很多,比如学会立即行动,今日事今日毕,学会区分大事小事有重点分步骤去做,在办事中遇顺境或逆境中控制自己情绪等,这些都可以在办事的实践中去体会去收获。4、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共处,培养团结协作和谐的团队精神。学会共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这是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情况下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课题。中国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学会共处,与家人共处,与老师同学共处,与领导同事共处等等,这是青少年人格与心灵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53 怎样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人具有多样性、共同性和相互依赖性。尊重人就要发现他人的长处,以欣赏态度关注他人发展,尊重别人私人空间,学会理解别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背后议论他人,要心胸开阔,严以律己,“善待”嫉妒,在共处中培养人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祖国同胞的爱心。其次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国千年相传的社会理念,”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时代风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中,要倡导公平竞争,发挥个人首创精神,提高效率效益,要发扬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青少年要多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学会多以成功者交往,从中吸取营养。再次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在家庭里要通过交流对话清除父母与子女的”代沟”,在学校教师学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人与人交流要学会同情,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做到真诚、得体。不断提高表达交流技能。第四要学会用和平,协商,对话的方式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要学会宽容,求大同存小异,豁达大度,化干戈为玉帛。学会共处,可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给合作者最佳的第一印象,可以获得自身发展机遇,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最后祝青少年朋友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求知共处中成长起来,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53 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四大教育支柱”。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惟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ingtobe)。(一)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的“虚拟学习环境”。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文化观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因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内涵。53 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因为现在学习的很多书本知识,有一部分将在未来迅速变化的社会中逐步过时,而将来迫切需要的很多知识又无法在今天预见,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完全学到。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远胜于求得知识本身。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总之,学会求知就是要使自己成为"终生的科学之友”。三、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一)幼儿德育的原则幼儿德育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教育实践中,马卡连柯把3000多名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改造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1935年以后,他主要进行教育理论的总结、研究与宣传工作。一生著述颇多,有一百多本(篇),数百万字。1939年1月,前苏联政府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同年4月1日,因长期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51岁。53 马卡连柯:”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平行教育一一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马卡连柯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教育影响”。它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瓦夏因为醉心于踢足球,以致忽视了家庭作业。马卡连柯不是找瓦夏本人谈,而是找来了他的好朋友舒拉谈起班上的一些事情,随后很自然地提到了瓦夏:”按瓦夏的能力来讲,他可以成为班上的优秀生,但是他沉迷于玩足球,结果什么都弄坏了。”接着又感叹道:”难道你朋友的意志53 就是这样薄弱,不能克制自己?不,决不会,我相信瓦夏是能够抑制住自己的。”随后马卡连柯又转到了其他的话题上。谈话之后,舒拉立即跑到瓦夏那里去,转告谈话内容,并用教师的姿态和声调使谈话更有感染力。从那天起,瓦夏已能坐下来做功课,在没有做好前,他能一直不离开座位。有一天,彼得连柯去工厂晚了。马卡连柯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把他找来申斥一顿,而是采取"平行教育影响”的办法,把彼得连柯所属分队的队长叫了来,对他说:"你的队里有人上工迟到,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了。”可是彼得连柯第二天又迟到了,马卡连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并责备他们说:"你们分队里的彼得连柯第二次迟到了。”事后,全分队的人都来教育彼得连柯,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在集体的影响下,彼得连柯很快就克服了迟到的毛病。前景教育一一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马卡连柯认为,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他强调说:”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特别是青少年富有幻想,当学生的幻想指向于集体活动,指向于集体发展的前景时,它不仅可以使整个集体变得生机勃勃、奋发有为,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奔向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更加关心、热爱集体。为此,他又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认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53 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这个原则又被称为“明日欢乐论”。应当如何正确地应用这个原则呢?首先,当集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就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出新任务。这样,集体才能不断前进并取得新成就。他深有体会地指出:"很多儿童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和工学团的失败,就是由于前途观念的薄弱和不正确。如果不能建立前途观念,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和纪律。”其次,不断把受教育者较简单的愉快情绪转变为较为复杂而有意义的愉快情绪。他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利用已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这可以随便从吃一顿丰盛的午餐、看一场马戏等细节入手,逐步扩大到国家的前途。再次,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制订出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计划,并认真地贯彻执行。合理惩罚一一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非常必要的。马卡连柯认为,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但他也同时指出,应用奖励时必须谨慎,不能乱用,”要看环境、时间、个人和集体的特点,要看执行者的才能和修养,看最近时间要达到的目的,看全部的形势如何而定。”在对待惩罚问题上,马卡连柯认为"不采用惩罚手段”的说法纯粹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见解,是“教育家”们的见解。这样的逻辑会使得教师无所适从。在他看来,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53 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战胜引诱的能力。”在捷尔任斯基公社里,马卡连柯制定了多项有关惩罚的措施。值勤,主要是在厨房里做清扫工作等;禁止在休假日外出;暂不发他们所挣的零用钱;免除生产工作,转调做事务工作;禁闭;单独或在班会、校会上批评;用学校命令警告、队内警告;收回学校徽章;禁止消遣和娱乐;禁止儿童去看同学;直接后果惩罚,如工作做得不好则补做,若不整洁则补做清洁工作等。此外,还采用"开除”作为最严厉的惩罚形式,而且必须通过全体社员大会来执行。对于惩罚,马卡连柯的态度是谨慎的,”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少处分”。他尤其反对体罚,”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他认为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记叙了这样一段事实:一天他叫工学团团员扎陀罗夫砍柴给厨房用,谁知他竟挑衅似地拒绝了。马卡连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手打了他三记耳光。虽然这三记耳光彻底改变了扎陀罗夫的人生,使他走向光明的未来,但冷静下来的马卡连柯思考后,还是觉得这种做法是"十足的绝望和无能的表现”。劳动教育一一强化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重视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按照马卡连柯的意见,”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教育那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在他看来,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有助于从事较复杂的劳动。捷尔任斯基公社有个研磨工,由于当时对研磨零件的精确度要求非常53 高,他养成了讲求精确性的特点。后来从事医务工作后,他依然表现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劳动也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的才能。在捷尔任斯基公社里,马卡连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持各种会议,领导生产、值勤等工作,从而使那些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就能胜任车间长,使十八九岁的青年能管理复杂的车间生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而且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创办工学团之初,一切全是破烂不堪的,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困境中,马卡连柯与学员同甘共苦,全身心地投入集体的建设中,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时甚至到了要隔一天才睡一次觉的程度。他率领学员到附近森林中去砍伐树木,共同完成劳动任务。以此为突破口,他对学员提出了服从纪律、热爱劳动、建立健全生活制度的要求。工学团利用逃亡地主的大庄园,自己动手,耕种土地。最初三年中,新学员一批批进来,工学团经营生产范围也逐步扩大。他还建工厂,经营大规模农田建设,办起牧场和养猪场,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在捷尔任斯基公社时,还办起了照相机厂,进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生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不仅使学员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精神面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劳动改造了他们好吃懒做、唯利是图的劣习。《教育诗》一一集体教育的代表作纵观马卡连柯的一生,他的“得意之作”莫过于把数以千计的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再教育成为真正的新人。他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也提取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创作了一百多本(篇),数百万字的著作。53 在所有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反映高尔基工学团生活的教育小说《教育诗》,它也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代表之作。《教育诗》的完成,和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鼓励和关心是分不开的。有一次,高尔基来到工学团,在谈到儿童教育的时候,他对马卡连柯说:"您应该把这一切都写出来。”在这位伟大作家的建议下,马卡连柯觉得是应该拿起笔来的时候了。当他拿起笔时,工学团孩子们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一下子都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十多年笔记簿上所写的生活细节、比喻、警句也都一下子跃然纸上,他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教育诗》第一部的写作。《教育诗》叙述了工学团里的流浪儿童,在集体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的故事。此书多次出版,仅至1953年为止,已在前苏联印了41版,印数达120万多册,后又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可以说,《教育诗》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婴幼儿,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了11条对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1.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所以用激励教育法为好。2.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这是因为,小孩子喜欢奖53 励的,不喜欢抑阻的。愈奖励他,他愈喜欢学习;愈抑阻他,他愈不喜欢学习。但激励法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适当,也是很好的,不过只可偶尔为之而已。1.小孩子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需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这是因为,好模仿是小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虽然他模仿的结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尽相同,但有几分是相仿的。这就要求成人一面事事要以身作则,一面处处要留心小孩子所处的环境,使他所听的所看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他自然而然也受了好的影响.4、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这是因为,小孩子一般不愿意听命令式的话,所以做父母的,除非有充分的理由,不必用命令式的口气指挥小孩子。若有时小孩子应当做的事情,你一定要叫他去做的,也可用命令式的,但命令一出,那无论如何要小孩子服从的,最好要使小孩子明白自己的用意。这样小孩子就不至无故违反父母的意思,而父母也不至于无故受累受气了。5、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如果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这是因为,倘使不论事情的可否,竟一味去禁止他,那末小孩子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了。这种教育,不但于事实上做不到,就是于情理上也是说不过去的。6、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这是因为,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儿在后天形成,他怎会53 辨别善恶是非呢?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让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到影响,这也是一个方法。7、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这是因为,小孩子的时候,还不明白事理,所以当他年幼的时候,父母可以用个人的感情去刺激他做事的动机;若小孩子年纪大一点了,父母须教他明了作事的道理,不应该以个人的感情去感化他的心肠去支配他的行动。8、待小孩子不姑息也不严厉。这是因为,“姑息养奸”会使孩子养成利己害人的坏思想。所以,父母教小孩子当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身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侵犯他人的权利。教育若能如此折衷施法,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9、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这是因为,成人一般也不肯遽尔舍弃有趣的游戏或将成的事体。比如,你正在那里打球打得很高兴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叫你立刻回去吃饭,你不但不肯听他的话,恐怕还要埋怨他几句。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呢?10、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这是因为,父子不作伴侣,则父子间容易发生隔膜。而父子作伴侣,则有不少好处:①没有隔膜,父子间就发生浓厚的爱情,知道彼此性情,就能发生适当的反应,不会有什么恶感发生;②容易训育小孩子。和小孩子常作伴,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做父亲的就可知道,就可以训育他,而小孩子因为爱他父亲或怕他父亲的缘故,就很高兴听父亲的话而改他不好的行53 为;③小孩子容易教育。小孩子的知识是很缺乏的,父亲同小孩子作伴侣,就可经常灌输他一点知识。11、游戏式的教育法。这是因为,小孩子是很喜欢游戏的,做父母的能够利用他这种心理,以游戏式的方法去教训他,他没有不喜欢听你的话的。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心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愿望几乎占据了每个家长的思想,他们不知不觉地重视起了孩子们的智力的开发,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和放松了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培养,任性、自私、霸道、没礼貌,娇气,胆怯,不合群等一系列不良的品德行为,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占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幼儿进行德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社会开始,如何进行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一、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1、首先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道德启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生活,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而父母是孩子的第53 一老师,是基层的教育者。所以父母的教育在孩子家庭教育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我班的一位小女孩活泼可爱,从来没打过班里的小朋友,而且非常懂礼貌。,一天,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在做游戏中发生矛盾,把她的脸抓破了,到了第二天,这个小女孩为了抢玩具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时,用牙咬这个小朋友的手,老师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咬人,她回答,是我妈妈教我的,妈妈说我笨,脸被别人抓破,你不会抓还他的,如打不过,用牙咬。老师听了非常震惊,同时很伤心。这个例子说明,家庭成员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因此,孩子在家庭中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培养这一责任。2、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现在的孩子都有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孩子们中的主流,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全家的宠儿和期望,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不礼貌等不良品格,阻碍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孔子日:”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平时教育活动中,有一位小朋友上课认真,回答问题想象力很丰富,教师奖励他一个小礼物,过了一会儿,和别的小朋友在为一个小粘粘纸抢来抢去,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53 此打击,觉得很委屈,边哭边闹。在这个例子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明天我也要让妈妈买,吃点心要挑好的、大的,中午吃饭要挑菜多、肉多装得满吃。玩积木,把积木往自己面前堆,不让其他幼儿玩,有很多例子,说明孩子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例如,小朋友摔倒了,没有人去扶他,玩具乱扔,没人捡起,有的幼儿还甚至把班里的玩具,图书故意弄坏等等不良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3、萌发幼儿爱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园每星期一升国旗仪式上后,利用晨间谈话,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等活动中进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品尝家乡土特产来引导幼儿对家乡的爱,如:胡柚是我县出名的土特产,通过幼儿看、闻、摸、吃等感官,了解胡柚水果,知道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从而激发了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二、幼儿道德培养重要性1、在平时一日活动中做起,随机地进行教育早在二十世纪,陶行知先生根据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理论。在日常活动中,根据这生活教育理论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的生53 活,随机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公物的情感,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椅子倒在地上,有人主动帮放好,幼儿在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不小心碰到了,会说出有礼貌的用语,与人交往时,会礼貌用语问好。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故意破坏公物,小朋友摔倒还要笑的现象随机进行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多次反复及时地引导教育,幼儿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才能使孩子有更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幼儿是社会的一员,真正的生活是社会生活,品德培养应该置于一种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而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而幼儿心灵是在父母的影响下茁壮成长。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豪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53 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助人为乐、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时间的家长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3、利用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阅读图书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人物行为,来帮助幼儿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合作能力,如故事《三只羊》中,只有团结一致,相互合作才有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如:故事《芳芳的草帽》中,芳芳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很多小朋友帮芳芳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还有《好心的小熊》等故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资料,培养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4、幼儿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窗口《学前教学中》指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幼儿的美感和道德感常常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往往也体验着相应的道53 德情感,因此,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奥运会冠军健儿,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墙饰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在区角开展班内值日区,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生,培养爱劳动和思想情感,使孩子在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道德教育。5、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小朋友和小班新入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一起游戏,讲故事,教他们学会交朋友、学会自己上厕所等,在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当幼儿学会了关心他的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采用“寓教子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6、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53 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工作。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幼儿德育是一个由教师按既定目标要求对幼儿品行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主观塑造和能动训练的过程,但幼儿园一般不单设德育课,而是将德育贯穿渗透到幼儿各项活动中,因而使德育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德育实效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析:一、开展各项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德育与其它教育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是幼儿德育的良好途径。1、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53 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庆香港”“迎澳门回归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张凯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10月16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张凯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2、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可随心所欲的想、做。幼儿的各种潜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3、利用劳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幼儿由于受家庭的影响,样样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造成幼儿事事依赖的思想,劳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除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外,我还开展了"争当爱劳动的好孩子”活动,把每周帮助老师擦桌子、排椅子、分餐具、扫地的幼儿评选出来,并该给53 于表扬鼓励,通知其父母,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劳动热情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二、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53 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赵凯迪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四、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53 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通过教育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二、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维果茨基的发展心理理论认为: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建立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乃至身边一切事物的基本概念。那么如何在这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德育,将德育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关键应该把握以下几点:53 第一,充分调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优化环境,形成强有力的德育合力。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陈鹤琴先生也认为:怎样的环境,幼儿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德育者应非常重视优化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幼儿的品德发展受制于"教师、家庭、集体、个体(自我教育)、书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这几种因素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所以,要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对幼儿德育引起根本性重视,并树立良好的品行典范。德育现状如此堪忧,很大原因是教师对德育没有引起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的内容笼统分为五大领域,即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社会。为此,很多教师对在园幼儿就单是停留在这五大领域层面上,使德育受到忽视,而鼓励于幼儿园各项活动之外。还有,虽然在许多活动中包含了德育的目标,但由于教师在确定活动内容时不自觉地或偏向独立的教育领域,因此所选内容有时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体现幼儿的德育目标,如国庆前夕的主题活动一定会有"激发幼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目标,在最后的活动记录中也会出现”活53 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幼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一句话。但如果回顾活动过程,无非是唱国歌、做国旗等这些流于形式的活动。一些有德育意识的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中,德育的内容大多成了附属品,不是灌输就是在最后环节稍带即过。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认为"德育就是讲正确的事”,很少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理解能力和需要程度。为此,身为教育启蒙者,应该树立强烈的德育意识,并根据德育的渗透性质,使德育教育深入骨髓。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影响着孩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典范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加强家园联系,与家长达成共识,做到家园一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美好、善良的品德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定期召开有关德育为主题的家长会、家长座谈会、提供学习资料等,帮助家长改变重智力轻道德品质的错误观念,切实提高家长实施家庭德育的能力。让家长懂得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显得非常的脆弱,缺乏自治的能力,所以父母要给幼儿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做好表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别人做得对自己先要做得对,这些对于53 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再如:父母爱护公物,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爱护公物;父母能够和平地与人解决矛盾纠纷,孩子就不爱与人打架;反之幼儿就会进行不好的模仿,就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与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再次,充分发挥同伴教育资源的榜样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幼儿同伴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交往的需要及其在能力兴趣、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幼儿同伴本身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影响因素,每个幼儿对于他人均为一种教育影响源。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为载体,运用多种策略促进幼儿同伴间相互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使班内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后,有效挖掘和利用好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信息环境是包罗万象的,对幼儿品德的发展是利弊共存的,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图书、广播、电视、电脑及外界的各种信息环境,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53 教师以及父母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第二,积极探索德育新路,培养时代儿童。1、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构建有层次、易操作的德育目标。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属于他律阶段。儿童自进入幼儿园起,便开始了集体生活,他们从日常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事物中逐步萌发对世界、对社会的初步意识。这时的儿童其道德评判的标准大多依赖于教师、家长及同伴,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儿童周围的一切都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而儿童的行为又很容易改变。因此,引导幼儿从身边做起非常必要。如可以用“爱妈妈”来取代"爱祖国、爱人民”的目标指向,使其更易细化和可操作。爱妈妈首先必须从身边小事着手,很能激发幼儿的经验来积极参与。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首先从幼儿自身的家庭、生活的社区和自己的幼儿园出发,从幼儿每天的生活开始,来唤起幼儿的亲身体验,来逐步树立爱国的意识,为以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2、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53 各项活动中《纲要》中又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注重幼儿实践的机会,通过主题活动,将德育深入到幼儿的教育。比如,音乐课”好朋友",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语言构成艺术形象,给幼儿美的感受,同时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由于幼儿喜爱音乐,在演唱中受到教育。体育课"送伞”,通过游戏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同时针对关心他人做不好进行教育,让幼儿进入角色,分享帮助别人后那种快乐情绪。其它学科也一样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德育教育伴随着幼儿的每一个游戏、每一个教育活动,正所谓"时时有德育,处处皆德育"。教师应根据环境的弥散性和德育的隐蔽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感染和熏陶作用,让幼儿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3、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53 幼儿某些行为可做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法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成人做起。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孩子就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4、幼儿德育要长期坚持。幼儿可塑性强,但控制力弱,这就决定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决非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幼儿在了解、掌握了行为规范、行为技能后,应该不断地练习和强化,才能最终规范化、习惯化。而只有当一种行为规范化了、习惯化、定型化了,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品质。所以,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既要讲究德育的形式,又要不怕反复、不停变化、不断强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现代幼儿教育不仅要使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还要求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和关心社会,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又依赖于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应该认识到幼儿德育是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小处着眼,实施点滴教育,多方携手,持之以恒,方可养育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53 开展“五小”(小伙伴、小主人、小帮手、小卫士、小标兵)活动,”保护母亲河一一环保赣江行“活动、”彬彬有礼过马路”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卫生、守纪律、关心人等优良品质的形成、对改变许多孩子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爱劳动、不讲卫生、不守纪律等坏毛病很有帮助。让学生在体验教育中成长遵纪、明礼、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好习惯,更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制力。根据实践,具体策略如下:一、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学会竞争能力要使儿童将来具备竞争能力,就必须从小培养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培养他们自强、自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勇气,如让幼儿从小锻炼与同伴公平竞争,不轻易放弃目标,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知难而进的精神,不让孩子闭塞在小家庭里或者幼儿园中。为此,我们敞开了幼儿园的大门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大社会中,组织大班孩子考察”新亚大包店”的活动。在老师的安排下,幼儿分成几组有目的的对各部门进行考查,分别有:1、对新亚大包食品品种的调查,了解食品的种类;2、对食品的价格调查,了解食品的销售量;3、对工作人员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分工;4、对店门营业时间的调查等。53 在活动中,幼儿们默契的合作,并不是的采纳同伴提出的新建议,一些平时胆小的孩子,也毫不胆怯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了。从孩子们忙忙碌碌的举动中,既表现出儿童纯真烂漫,又看出他们是一群能够思考、行动的孩子。回到幼儿园,老师发动孩子口述作文,并用绘画、折纸、排图、捏橡皮的方式,将自己所见、所感表现出来,并举办展览会,让孩子相互交流,将孩子的个体行为变成群体活动。幼儿园的“开放教育”就是为了尊重幼儿,以他们为主体而开展的一种活动。”开放教育”提出了构建儿童健康人格的目标,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完整的世界,强调了培养孩子抵抗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协调关系的能力,强调建立社会角色意识,它与当今培育市场经济人才相吻合。二、指导幼儿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交往的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交往能力,就难以适应未来的生活,因此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德育内容。再则,在竞争的社会中,合作精神愈显可贵,它是关系到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在现实中,由于居住环境及独生子女的缘故,孩子之间缺乏合作的机会,合作精神也就难以培养,从而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得要么是争强好胜,任性自私;要么是郁郁寡欢,自甘落后;有的甚至随波逐流。对此,我们在幼儿园实施了“生存教育",让幼儿学会合作,让幼儿学会思独立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的能力。善于合作,53 是学生个体在现代社会“生存”之本,学前儿童不容易学会合作,我们因地制宜设计了一些“学会合作”的雏形的教育方式,创建了教育场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程如下:老师领着孩子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读一篇著名的童话。“这个故事好听不好听”读罢,老师问。“好听”孩子们回答。“这本书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写的,你们谁也来讲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走上来,讲述他创作的故事,内容无非是”我有一只小狗,怎么与狗玩”之类。但老师铺开一张纸,很认真地记下这个故事。“现在,谁为他的故事画插图呀?”又一个小朋友走上前,把故事中的动物画下来,显然很简单。但老师取出一个漂亮的封面,把这两页装订好,封面上写下两位小朋友的名字。老师把"书”举得高高的。“小朋友们瞧,你们也能写书!只要你们认真用心合作,什么事都能干,你们还小,只能写这小书,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合作写出书架上的这些名著(大书)了。你们会成为大人物。下面,还有那位小朋友也愿意来合作出一本书?请举起小手。”小朋友的手刷刷的举起了一片,,这种”一个编内容,一个画插图,合作写‘书’”是其中之一的活动。53 更多的一些直观的形象游戏,如角色游戏”搭建公园",体育游戏”红花接力赛”,”长板齐步走“,“亲子游戏”等,都让幼儿体会合作所带来的成功感,认识很多事物必须与别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基本道理总之,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一种理解周围世界,并能机智地对付周围世界挑战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纵然孩子们知识在多,也只是一个固守一隅与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因此,积极实施“生存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一、加强责任教育,学会体贴帮助别人当今的责任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德育教育,”道德教育告诉你孩子应该怎么做”,而责任教育则是进一步告诉孩子你必须怎么做。我们平时经常用这样一个词儿,叫做”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正说明了,责任的显著特点正在于它的不可推卸性。责任教育就是要明确告诉孩子,体贴帮助别人,不时可做可不做的,而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你没有尽到一份应尽的责任,那就是自己的一种缺憾,一种带根本性质不足,一种人格的失落。那么怎么来培养幼儿学会体贴关心别人,而别人又是谁?首先,我们应让幼儿知道体贴帮助的内容是哪些,怎么来培养幼儿学会体贴关心别人。其次,我们应让幼儿懂得,体贴帮助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无所不在的,"别人”既可以是父母和长辈,也可以是邻里或陌生路相逢的人。这样才能在孩子心目中培养起一份爱心。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让世界充满爱”歌曲,那是要从童年时代培养起他们的一种爱心。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有一份爱心,整个世界就会沐浴在爱的雨露之中。53 然而,要使幼儿学会“责任",切忌空洞说教,要十分讲究生动、形象、亲和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老师都知道,再好的教材也不宜直接向幼儿照本宣科,因为幼儿还没有这样的思维接受能力。儿童正是在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处理事物中学会处事的态度和对道德的初步判断力,从而学会责任的。我们要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生活活动与教学中积极创建良好的环境,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池教育与感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常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生活,孩子们拖鼻涕了,帮他们擦掉;尿在身上,忙给换上干而松软的裤子;纽扣掉了,忙给钉上;指甲长了,帮剪掉;谁生病了,喂药倒水给与更多的关心。在活动中,孩子们所扮好人的角色。就特别的真实生动。这说明老师的行为已影响和感染幼儿。因此,我们教育者不应只是言者。而且还应是行者,要求孩子有责任心,自己首先要走在头里,那种动嘴不动手的责任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此外,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园里的各项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如访问敬老院,”为灾区人民募捐",”为集体服务”等。古人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砖一石”的行动,垒筑起”善良感情”的高楼大厦。通过一件件小事,是孩子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为他人尽责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在行为上也就自觉了。(三)幼儿德育的方法家庭德育中,家长应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对3〜6岁的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一般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榜样和示范。模仿是幼儿向社会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处53 于模仿阶段的幼儿,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行为作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同时,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成为幼儿行为的榜样,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1.解释和说理。结合实际,讲清道理,这是提高道德认识的一种方法。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不但要使他知道这样做,而且要使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但给孩子讲道理,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就“事“说“事",要让他听懂。同时,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家长应待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向他说明道理。3.练习和实践。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地加以练习和巩固,因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的实践。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某一项行为准则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让他反复练习、巩固,并经常采取批评、表扬等方法,推动孩子自觉地去加以巩固。儿童。家教。幼儿。教育4.表扬鼓励和批评责备。对幼儿要多用鼓励表扬,这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表现的方法。鼓励表扬时最好能伴随提出一些进一步的要求,使孩子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幼儿受到表扬和鼓励,积极性会高涨起来,会继续努力;批评指责是一种否定的“强化”。家长可以用摇头、不高兴的态度、否定的口吻、斥责的眼光等方法表示对幼儿某种行为的反对,使幼儿知道自己错了,并迅速改正。批评时态53 度要严肃,严肃的目的是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并使他因此感受到家长的不悦而羞愧、不安。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指出的,儿童的道德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儿童在6岁前,多是他律,慢慢地才形成自律。儿童正是在观察父母及他人处理日常事务中学会处事的态度和对道德的初步判断。培养幼儿参与、竞争的能力要使儿童将来具备竞争能力,就必须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培养他们自强、自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勇气。如让他们从小锻炼与伙伴的公平竞争,不轻易放弃目标,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知难而进的精神。不要将孩子闭塞在小家庭或一个小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能培养出呆子、蠢才。人际关系的指导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结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交往能力,就难以适应未来的生活。因此,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德育内容。再则,在竞争的社会中,合作的精神愈显可贵,它是关系到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在这点上是很薄弱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变,家长往往把孩子关在家中,孩子之间从小缺乏合作的机会,合作的精神也就难以培养,孩子所表现出的要么是争强好胜、任性自53 私,要么是郁郁寡欢、自甘落后,至而随波逐流,因而教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儿童性格的指导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存在着竞争。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出息,于是对孩子过于严格,搞专制,久而久之使孩子孤僻、压抑、自卑、胆怯、多疑;而一些家长则过分宠孩子,使之妄自尊大、急躁、好冲动、固执等。这些性格都不利于个体走向成功。在这方面,我国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已给予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跨世纪中国青少年雏鹰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具有"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这些措施不但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提了出来,而且结合了传统的”服务、助人、求真知”等内容。事物的发展,在于新旧事物的更替和求新的过程。如果一味沿袭传统事物,则发展必将缓慢,幼儿德育也是这样。我们教育者有责任去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德育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生态体验与德育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名称:你让让我,我让让你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互相谦让的重要性。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能主动让一让别人,作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相关领域:科学语言健康社会适用对象:中班幼儿教学方法:体验游戏图片分析儿歌53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系有细绳的小球矿泉水瓶子活动过程:1,游戏”逛公园”*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五个幼儿。*教师向幼儿说明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谁。(红色代表妈妈,绿色代表爸爸,蓝色代表哥哥,白色代表爷爷,粉色代表小妹妹。)*幼儿将小球放入瓶子(公园)中,教师引导幼儿:公园里有什么,你们在公园里玩得开心吗?(铃声响起)教师:”公园里着火了,大家快跑!”(铃声结束)幼儿松开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们从公园跑出来没有?为什么没有跑出来?结果怎么样?你们又是怎么跑出来的?小结:公园里着火了,大家都赶紧往外跑。有的人互相拥挤,只顾着自己,结果谁也没有跑出来。都受伤了,有的人互相照顾,一个一个地跑,就全都跑出来了,谁也没有受伤。2,讨论:大家应该让谁先跑,谁最后跑?为什么?3,第二次玩”逛公园”的游戏,鼓励幼儿按照大家讨论的顺序从公园里出来。4,看图讲述: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做得对不对?我们应该向谁学习?5,儿歌:“拍手歌”。结束活动。附儿歌《拍手歌》53 你拍一,我拍一,世界有我也有你。你拍二,我拍二,大家生活在一起。你拍三,我拍三,互相谦让很简单。你让我来我让你,和谐社会更美丽。活动延伸:在幼儿园放学回家的时候,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楼道的拥挤情况,让幼儿了解拥挤的害处,在实际生活中知道要让老人和小孩先走,走的时候靠楼梯的右边,不能拥挤。同时号召家长也一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教育幼儿养成互相谦让的好习惯。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