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容性评价

生物相容性评价

ID:65455694

大小:620.9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1-09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1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2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3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4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5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6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7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8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9页
生物相容性评价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生物相容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造皮肤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用途是防止人体内的水分散失和细菌感染。所以每当皮肤大面积被火烧毁,病人就会有脱水和细菌感染而引致死亡的危险。2、传统处理烧伤方法:从病人身上其他地方切取一部份的皮放在伤口上;从其他人或生物,如猪的身上切取皮肤来代替。3、前者无法大量取得皮肤,否则会在身体其他地方引发细菌感染。而后者虽然可以大量生产,但却会引起排斥,从而导致死亡。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造皮肤的技术诞生了。5、过去,能让重度烧伤病人活下来的,在100人中只有22人;用了人造皮肤后,增加到64人。负面作用是,人造皮肤固然挽救了生命,但也带来感染,人体还会对它作出

2、不良反应:结成很硬的疤!6、现在,如果提高人造皮肤的生物相容性,相信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什么是人造皮肤?•1.定义:人造皮肤是利用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人工研制的皮肤代用品•2.结构:表层和里层。表层是由一种硅橡胶薄膜制成了,能阻挡细菌的进攻。里层是一种特殊的培养基,能帮助受伤的皮肤生长。•3.目的:用来修复、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人造皮肤的发展•临床常用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成纤维织物,大多采用尼龙、聚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织成丝绒状表面以利于人体组织的长入和固定,同时织物的底层涂布硅橡胶或聚氨基酸。•一类是同种异体或异种组织,如人或动物的羊膜、腹

3、膜和皮肤,其中以同种异体皮最好,但来源困难。•另一类是胶原蛋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外层材料多选用硅橡胶、聚氨酯、聚乙烯醇等薄膜,其表面维孔较小,具有屏障作用,可防止蛋白质、电解质的丢失和细菌的侵入,并可控制水分的蒸发。内层材料多选用各种胶原蛋白薄膜或绒片,尼龙或涤纶纤维织物,其表面较粗糙,维孔较大,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增加贴附力,防止皮下积液。•1986年Charls,J.Doillon[3]胶原+透明质酸•1986年M.J.A.Luyn[4]胶原与己二氰交联•1992年L.H.H.Olde,Damink[5]羊胶原与二胺交联•1997年Su

4、mkiTakahiro[6]二氧化硅与壳聚糖复合膜•2000年YangEunKyury[7]胶原真皮+表皮角质细胞+抗生素+自体皮或异体皮移植•2001年Fwu2LongMi[8]不对称壳聚糖海绵膜的制备在培养皿上培养的人造皮肤美丽大妈脸上的人造皮肤由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研制的一种新型人造皮肤采用垂直碳纳米管层排列在整容手术所使用的橡胶聚合物上,就像是植入一块皮肤一样,碳纳米管通过金丝的串接固定在一起。这些碳纳米管分布在橡胶状的聚合物上,这种结合橡胶聚合物和碳纳米管的人造皮肤能够将接触表面有感人造皮肤的热量传递至传感器网络,就如同皮肤能够及时获取该信息一样。碳纳米

5、管提高聚合物上的压电感应后,传感器能够向机器人大脑产生一种信号。蚕丝人造皮肤主要发明人: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闵思佳由科研人员提取蚕丝中的蛋白质生产而成,这种人造皮肤就像用蚕丝做成的服装面料一样,具有丝绸般的光滑平整和柔韧特性。而且,与目前治疗大面积损伤时最常用的猪皮材料相比,它安全性更高。这种新型的人造皮肤。乍一看像馄饨皮的人造皮肤,用手拉拉却韧性十足。从冰箱取出,自然解冻,消毒浸泡,贴在创伤皮肤表面,半个月左右创伤就会慢慢愈合。为验证其功效,科研人员曾选取了15只大白兔分5批进行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贴上人造皮肤后,兔子身上直径3厘米的创口不到20天就得

6、以愈合。白鼠体上移植的人造皮肤研制者: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新生或出生前的试验鼠身上取出少量皮肤组织,采用灭菌、消化、分离、培养等手段,获得了足够的细胞数量后,再用组织工程的办法将其重新组合,成功地研制出具有表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皮肤。这个过程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在器皿中“种皮肤”。试验人员将这些人造皮肤移植到白鼠身上,经过观察发现,人造皮肤不仅具有正常皮肤的部分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修复皮肤创伤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可以说,目前人白鼠体上移造“鼠皮”已研制成功。当然,这种皮肤与真正的植的人造皮皮肤还有差距,比如说没有汗腺和毛发等附属物。这项

7、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国内目前的人造皮肤肤研究仅能进行表皮的复制,四军医大则发展出带有结缔组织第二层的皮肤,这种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只有美国掌握,在国内四军医大是第一家。用于皮肤移植手术中的生物可降解垫片材料及制备方法是一种组织修复材料及制备技术。该材料的结构为三维多孔、多层,微孔直径在10~400μm、孔隙率50%~90%,材料由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组成,其中所含海藻酸钠与聚氧化乙烯的质量比在4∶6~9∶1的范围内;该材料采用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为基材,利用相分离方法、冷冻干燥技术将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水凝胶制备成三维多孔、多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

8、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本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