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

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

ID:6624875

大小:1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0

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_第1页
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_第2页
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亚洲型舞毒蛾(AsianGypsyMoth)基本知识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别名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属鳞翅目夜蛾总科毒蛾科舞毒蛾属。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被分为亚洲种群、欧洲种群及北美种群。欧洲种群和北美种群同属于一个亚种,即欧洲亚种,主要分布于欧洲,1869年由欧洲传入美国。亚洲种群通常被称为亚洲型舞毒蛾,主要包括两个亚种,亚洲亚种(LymantriadisparasiaticaVnukovskij)和日本亚种(L.d.japonica),亚洲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日本亚种主要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九

2、州及北海道的南部和西部地区。   一、亚洲型舞毒蛾生物学特性  (一)亚洲型舞毒蛾的生活史   舞毒蛾在世界各地均是一年一代,从8月至翌年4月,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幼虫及蛹期较短,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孵化的早晚同卵块所在地点的温度有关。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原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幼芽,1龄幼虫能借助风力及自体上的“风帆”飘移很远,可达1.6公里。2龄以后白天潜伏在落叶及树上的枯叶或树皮缝隙里,黄昏后出来取食,低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后期幼虫有较强的爬行转移危害能力,能吃光树叶。幼虫历期1.5月,雄幼虫5龄,雌幼虫6龄,6龄幼虫长度可达6㎝,

3、刚毛达1㎝。6月中旬幼虫老熟,于枝叶间、树干裂缝处、石块下吐少量丝缠固其身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最多,蛹期12-17天。成虫自6月底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二)亚洲型舞毒蛾的寄主情况舞毒蛾幼虫取食危害500余种植物,主要有苹果、柿、梨、桃、杏、樱桃、板栗、橡、杨、柳、桑、榆、落叶松、樟子松、栎、李、桦、山楂、槭、柿树、云杉、椴、马尾松、云南松、油松、桦山松、红松等。(三)舞毒蛾的趋性舞毒蛾雌雄成虫均有强烈的趋光性,雄成虫有较强的趋化性(雌成虫释放的性引诱剂为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四)亚洲型舞毒蛾与欧洲和北美种群的差异AGM与欧洲型舞

4、毒蛾相似,二者均危害林木,幼虫取食叶片而致树势衰退。已知欧洲型舞毒蛾寄主有250多种,但尤其危害栎。AGM寄主范围更广,包括500多种林木。欧洲型舞毒蛾雌成虫不能飞翔,而AGM雌成虫飞翔能力强,可达25英里,所以传播及蔓延速度更快。二、亚洲型舞毒蛾在我国的发生与分布(一)亚洲型舞毒蛾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据《中国森林昆虫》对我国发生记录的总结,舞毒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0°-58°之间,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中国台湾,主要省分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江苏、台湾。(二)亚洲型舞毒蛾

5、在我国的发生情况。据记载,历史上我国出现过舞毒蛾局部大发生的情况,例如,1974-1976年此虫在辽宁省南部大发生,将许多蚕场的栎叶食尽,杨、柳、榆、山楂、苹果叶等也受到严重危害;1981年5月,绰尔局落叶松、白桦林舞毒蛾大面积发生,面积达86.05万亩,虫口密度最高达300余条;1987年山东枣庄市柿树虫株率为100%,平均虫口密度高达309头/株,最大虫口密度竟达1634头/株,造成1987-1998年两年柿树大幅减产,经济损失巨大。1995-1997年5月,图里河、根河、得耳布尔林业局相继大面积发生舞毒蛾的危害,面积达50万亩;1995-1996年在内蒙

6、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档河、图里河及得耳布尔等林业局大面积发生,累计发生面积超过于7万公顷;2006年起东北小兴安岭大量林区受灾,2007年7月中旬再次出现,但数量明显要比前一年少。近几年,国家林业部门对全国的舞毒蛾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08年共发生533万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吉林、河北、山西、甘肃、四川和贵州等地也有发生。2009年发生面积减少,共计181万亩,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河北等地,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新疆等地也有发生。 (三)舞毒蛾发生特点舞毒蛾多发生在郁闭度0.2-0.3,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新砍伐的阔叶林以及

7、植被稀少的松林中,通风透光的林缘地带危害最重,而在林层复杂、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很少大量发生。气候干旱有利于舞毒蛾暴发,我国舞毒蛾猖獗周期为8年左右,即准备1年,增殖期2-3年,猖獗期2-3年,衰亡期3年。  (四)亚洲型舞毒蛾的传播途径 AGM雌成虫飞翔能力很强,可飞至新地区产卵。幼虫孵化后爬至树上,受惊吐丝下垂,可借风传播扩散。此外,人类活动可无意携带卵块进行远距离传播。AGM卵块抗逆性较强,可忍受极端温、湿度,可随原木、草坪设施、苗木、货盘、轮船集装箱、船体及钻探设备传播。   三、亚洲型舞毒蛾的鉴别中国毒蛾属除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

8、aeus)外,还有3种重要的近似种,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