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ID:6659452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1

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近年来,我国大豆出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大豆对外贸易存在生产成本高、政策保护不足、单产水平低和销售困难等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必须关注市场区位、质量问题。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

2、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

3、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

4、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

5、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

6、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

7、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 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

8、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