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

ID:6684137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2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_第1页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_第2页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_第3页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_第4页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788.科学课堂上的争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课堂上的争论-----------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上的争论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倾听、评价他人、反思自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和谐的氛围是开展争论的先决条件;老师的鼓励是激发学生争论的催化剂;充分的时间是争论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长期实践使争论真正有效。关键词:争论有效性背景资料: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

2、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目前的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苦、教师苦的现象。学生的作业量、学习时间以及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时间都有日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如果不对整个教学结果予以关注,就无法在评价时鉴别出这样的无效教学行为:教师靠牺牲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换取学科考试的高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是极为普遍的。所以,我觉得如何进行有效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得好好思考的问题。科学教师不仅应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更应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思维的发展

3、情况。而在课堂上组织争论,我觉得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很好的方法。6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断提高,新事物、新观点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争论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让学生

4、掌握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正是课堂的真正有效。一、争论在科学素养培养上的作用1、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倾听、评价他人、反思自我的能力要争论就得表达,得倾听,得评价,得反思,得相互合作,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如浮力教学时,上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成6组,每组有组长1人。记录员1人,每一小组配有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小木块、小木板,清水、盐水,弹簧称、烧杯、绳、橡皮泥等实验器

5、材一套,教师在演示台上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浮力的存在。随后呈现出“讨论主题”: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该问题后,教师把发言权交给各小组讨论,并提醒各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生活实例、经验或可利用分配给小组的器材和其它器材通过小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同意其他成员观点的,要提出反驳。学生讨论期间,不管其结果是否正确,教师没有直接加以评判,大约6~7分钟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因为木块在水中会上浮,铁块在水中会下沉,所以,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要把木板按入水中要比把

6、木块按入水中更难一些,所以,浮力大小可能6跟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相关。”  “熟鸡蛋在水中会下沉,但在盐水中会上浮,所以,浮力大小还跟液体的种类有关。”“木块越往下按,越难按,所以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水下的的体积有关”……,  教师把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全部写在黑板,然后结合手托木块演示,进一步说明浮力大小表现于弹簧秤示数的变化。请每一小组跟据自己的猜想,挑选一个假设,设计实验来验正。并请学生注意控制变量。实验在学生涌跃热情的气氛中进行,最后结论否定了浮力跟物体密度有关,跟浸在液体下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确实有关。 整堂课中,

7、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大家一起动手、动脑、动口,在质疑、讨论、争论与反诘之中,认识逐渐深化,在实验操作中对知识点也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学习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其乐无穷。2、争论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学生思考问题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如:在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教学后

8、,老师抛出问题:“同学们觉得是傍晚锻炼好呢,还是早晨锻炼好?”学生非常有兴趣,有的说,我爷爷奶奶都锻炼错了,因为傍晚氧气最多,所以傍晚锻炼是最好的。也有同学说,我觉得早晨空气清新,而傍晚浑浊,所以还是早晨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觉得从氧气含量而言,傍晚氧气最多,应该傍晚好一些,灰尘角度而言,傍晚相对来说多,因为经过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