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ID:6708918

大小:10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3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_第1页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_第2页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_第3页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_第4页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岛崂特啤酒厂1吨氨水泄漏村民被熏出家门作者:青岛早报文章来源:青岛早报点击数:71更新时间:2007-6-1811:21:5616日晚8时许,位于崂山区崂山路的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制冷车间的氨水出现泄漏,险情发生后,厂内的职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迅速疏散,急救人员将附近敬老院中6名出现不适反应的老人送至医院,经抢救,老人们都已脱离危险。  氨水泄漏得到控制  昨晚8时30分,记者闻讯赶到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时,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氨水气味,10多辆消防车和5辆120急救车停靠在崂山路上,消防人员和急救人员戴着防毒面罩冲进了公司车间,“氨水泄漏已得到初步控制,我们正在现场喷水,稀释空气中的氨气量。”

2、负责现场抢险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昨晚8时,119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报警,称沙子口一带大面积出现异味,经调查,氨气来源于“崂特”公司制冷车间,一个装有1吨多的氨水罐阀门破损泄漏,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调集了15辆消防车抢险。  不少村民熏出家门  险情发生后,“崂特”公司立即疏散了厂内正在加班的职工,紧邻该公司的砖塔岭村村民闻到异味后也从家中跑了出来。“我当时正在家里看电视,当我闻到了这股怪味后,立刻推醒了正在睡觉的孩子,带着老人跑了出来。”一名村民捂着鼻子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许多村民都闻到了这股怪味,当他们发现氨气是从“崂特”公司泄漏的后,连忙跑到上风口,躲避氨气的“袭击”。  启动紧急预案救人  

3、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抢险及时,此次氨水泄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与“崂特”公司仅一墙之隔的沙子口街道中心敬老院众多老人却出现了不适反应。“有6人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敬老院护理员王爱欣向记者介绍。“我们启动了紧急救助预案。”昨晚,市急救中心主任赵珊介绍,险情发生后,他们立即带着5辆急救车赶来救人,并已准备好第二梯队。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昨晚10时,记者赶到解放军409医院时见到了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6名老人中有5位女性1位男性,其中年龄最大的是93岁孤寡老人王爱美,经抢救,老人都已脱离危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已着手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广州啤酒厂氨气泄漏特种消

4、防车出动化险情(图)添加日期:2005-11-29   作者或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收藏这篇文章]   [进入在线安全系统]   [打印]   [关闭]啤酒厂员工协助消防员抢险。由于该厂属于有“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员工一直重视防护及应急训练图为消防员控制险情后准备撤离,昨天6种共8辆消防车一次出动,令啤酒厂员工大开眼界  本版撰文时报记者薛冰实习生徐旭珊  本版摄影时报记者郑启文  昨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增路西村的广州生力啤酒厂发生严重的氨气泄漏事件,事故发生后,厂方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控制险情。  广州流花消防中队、广州消防特勤一队一次性出动8辆不同功能的消防车到场救援,3个小时内将现

5、场彻底清理完毕。事故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8辆消防车紧急出动  昨日中午近一时左右,记者赶到位于荔湾区西增路西村的广州生力啤酒厂,只见厂区门外十分平静,没有员工紧急疏散的恐慌场面,周边虽然有少量居民围观,但似乎并不明白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厂门口一名保安若无其事的执行着公务,但厂区的大门却显得戒备森严,细看门口,一辆写有“安检排暴”字样的警车不停地呼啸着。  走进厂区内,记者很快发现,事实并不是最初看到的平静,只见厂区大道上,红色消防车竟排成了长长的一串,警灯不停地闪烁,从消防车的数量和人们的忙碌状态可看出事态严重性。更让记者吃惊的是,面对险情,广州消防部门高度重视,竟一次出动了8辆不同功能的消防

6、车到场排险。延着厂区大道一直看去,记者注意到,消防车功能各不相同:有“重型防化消防车”、“综合防化消防车”、还有“泡沫消防车”,“后援保障消防车”、“多功能救援消防车”、“水罐消防车”等。  泄漏点在酿造车间  在事发现场,有关人员指着一栋绿色的大楼告诉记者,氨气泄漏就发生在这栋约有两三千平方米的大楼里边。从地图上可看出,大楼正位于生力啤酒厂的中心位置,大楼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撤离,而消防人员正在里边进行氨气的稀释检测工作,记者看到,几个穿着红色高度生化消防服的高级消防人员也出现在现场。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发点是生力啤酒厂的酿造车间,在其车间内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制冷设备观测房,漏气点正是在这

7、个观测房内。  一个刚从事故现场出来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接到厂方报警后,他们迅速组织队员进入现场,尽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依然能感觉到气体毒性,刚进去的时候,监测器显示:氨气的浓度非常高,监测器已经升到了最高极限依然不能满足监测需要。人们不得不用喷雾器拼命稀释,经过长时间的稀释,到了下午1∶45左右,氨气浓度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安全标准。为了确保绝对的安全,下午两点多,记者离开时,消防人员还在继续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