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试卷(a)

《模式识别》试卷(a)

ID:6769655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5

《模式识别》试卷(a)_第1页
《模式识别》试卷(a)_第2页
《模式识别》试卷(a)_第3页
《模式识别》试卷(a)_第4页
资源描述:

《《模式识别》试卷(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式识别》试卷(A)《模式识别》试题答案(A卷)(2007年秋季学期,学历教育合训本科生,理论考核部分,120分钟)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1、影响层次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模式距离的测度、(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门限、预定的类别数目))。2、欧式距离具有(1、2);马式距离具有(1、2、3、4)。(1)平移不变性(2)旋转不变性(3)尺度缩放不变性(4)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3、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的几何意义是(正(负)表示样本点位于判别界面法向量指向的正(负)半空间中;绝对值

2、正比于样本点到判别界面的距离。)。4、感知器算法1。(1)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情况;(2)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5、积累势函数法较之于H-K算法的优点是(该方法可用于非线性可分情况(也可用于线性可分情况));位势函数K(x,xk)与积累位势函数K(x)的关系为()。6、在统计模式分类问题中,聂曼-皮尔逊判决准则主要用于(某一种判决错误较另一种判决错误更为重要)情况;最小最大判决准则主要用于(先验概率未知的)情况。7、"特征个数越多越有利于分类"这种说法正确吗?(错误)。特征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从n个特征中选出最有利于

3、分类的的m个特征(m>n)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分支定界法以减少计算量。8、散度Jij越大,说明wi类模式与wj类模式的分布(差别越大);当wi类模式与wj类模式的分布相同时,Jij=(0)。9、已知有限状态自动机Af=(?,Q,d,q0,F),?={0,1};Q={q0,q1};d:d(q0,0)=q1,d(q0,1)=q1,d(q1,0)=q0,d(q1,1)=q0;q0=q0;F={q0}。现有输入字符串:(a)00011101011,

4、(b)1100110011,(c)101100111000,(d)0010011,试问,用Af对上述字符串进行分类的结果为(ω1:{a,d};ω2:{b,c})。二、(15分)在目标识别中,假定类型w1为敌方目标,类型w2为诱饵(假目标),已知先验概率P(w1)=0.2和P(w2)=0.8,类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ìx0£x<1  p(x

5、w1)=í2-x1£x£2  ?0其它  ìx-11£x<2  p(x

6、w2)=í3-x2£x£3  ?0其它(1)求贝叶斯最小误判概率准则下的判决域,并判断样本x=1.5属于哪

7、一类;(2)求总错误概率P(e);(3)假设正确判断的损失l11=l22=0,误判损失分别为l12和l21,若采用最小损失判决准则,l12和l21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会使上述对x=1.5的判断相反?解:(1)应用贝叶斯最小误判概率准则如果则判得l12(1.5)=1<=4,故x=1.5属于w2。(2)P(e)===0.08(3)两类问题的最小损失准则的似然比形式的判决规则为:如果       则判       带入x=1.5得到l12≥4l21三、(10分)二维两类问题,已知第一类ω1={三角形ABC},三角形ABC的

8、顶点坐标分别为{(1,3),(2,1),(3,2)};其它区域为第二类ω2。试设计一个能对其正确分类的神经网络。解:三角形ABC三条边的方程:(y-3)/(x-1)=(y-1)/(x-2)=>d1(x,y)=2x+y-5=0(y-1)/(x-2)=(y-2)/(x-3)=>d2(x,y)=-x+y+1=0(y-3)/(x-1)=(y-2)/(x-3)=>d3(x,y)=-x-2y+7=0故ω1={(x,y)

9、(2x+y-5>0)∩(-x+y+1>0)∩(-x-2y+7>0)}可取有三个神经元的单隐含层网络,隐含层到

10、输出神经元权值为1,输出神经元阀值取为2.5即可。四、(15分)(1)试给出c-均值算法的算法流程图;(2)试证明c-均值算法可使误差平方和准则最小。其中,k是迭代次数;是的样本均值。解:(1)框图中给出以下基本步骤:1、任选个模式特征矢量作为初始聚类中心。2、将待分类的模式特征矢量集中的模式逐个按最小距离原则分划给类中的某一类。3、计算重新分类后的各类心。4、如果任一类的类心改变,则转至⑵;否则结束。  (2)设某样本从聚类移至聚类中,移出后的集合记为,移入后的集合记为。设和所含样本数分别为和,聚类、、和的均矢分

11、别为、、和,显然有  (1)(2)  而这两个新的聚类的类内欧氏距离(平方)和与原来的两个聚类的类内欧氏距离(平方)和的关系是  (3)  (4)  当距比距更近时,使得  (5)  由式(3)、(4及(5)可知,将分划给类可使J变小。这说明在分类问题中不断地计算新分划的各类的类心,并按最小距离原则归类可使J值减至极小值。五、(30分)上机实验及作业(时间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