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

ID:68257115

大小:101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1-10-11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1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2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3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4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5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6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7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8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9页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汇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病因分类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第一节外感病因风邪火(热)邪寒邪暑邪燥邪湿邪六淫一、六淫基本概念六气: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转化性相兼性地域性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动不居;开泄腠理;袭上部、阳经、体表。风性善行而数变病位游走不定;发病急,变化快。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动摇不定。风为百病之长治病易兼挟为患,最常见的外感致

2、病因素。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肾阳、卫阳、脾阳2寒性凝滞主痛是指寒邪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得热则缓。3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缩、牵引的特性。受寒后关节屈伸不利。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邪暑多挟湿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多见脾病,可见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湿性重着致病多有沉重感;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湿性粘滞症状粘滞性;病程缠绵性。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水肿以下肢为明显。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燥 易 伤

3、肺燥 易性 伤干 津涩 液6.火(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致疮痈火热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热破血行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二、疠气(一)概念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传播途径: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也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二)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一气一病症状相似3(三)流行的因素1、气候反常2、环境卫生3、预防隔离4、社会因素第二节内伤病因一、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的概念七情:是

4、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属于人人皆有的正常情绪体验。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伤致病因素。包括突然强烈或长期持续的情志刺激。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内伤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直接伤及内脏首先影响心神损伤相应之脏数情交织伤心肝脾易伤潜病之脏腑影响病情变化二、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过饥—摄入少,气血生化不足,体虚,抗病能力衰退过饱—积食,损伤脾胃功能,聚湿生痰,化热五味偏嗜—引起脏气偏胜,脏腑间关系平衡失调寒热偏嗜—致阴阳失调偏嗜烟酒过劳过逸劳

5、力过度(形劳)劳神过度(心劳):易耗心血损脾气房劳过度(肾劳):易耗肾精耗气(伤脾肺之气)劳伤筋骨(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体力过逸:安逸少动,气机不畅;阳气不振—久卧伤气脑力过逸:用脑过少,神气衰弱三、劳逸失度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一、痰饮1、基本概念痰饮—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较稠浊者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无形之痰:只见征象、不见形质的痰病饮—清稀者:留积于组织间隙或疏松部位,因部位而名异2、痰饮的形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其他各种原因→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不主水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司津液代谢障

6、碍↓痰饮3、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1易影响水液代谢2易于蒙蔽神明3二、瘀血1.瘀血的基本概念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具有致病作用的“死血”。2、瘀血的形成血出致瘀气滞致瘀因虚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气虚无力固摄血液3.瘀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2阻碍血脉运行3影响新血生成4.瘀血的病证特点1234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昼轻夜重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

7、多为癥积,质硬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块状四诊色紫暗(面色、口唇、爪甲、舌质)肌肤甲错脉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