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小板血球仪计数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婴儿血小板血球仪计数假性增高原因分析

ID:6829864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7

婴儿血小板血球仪计数假性增高原因分析_第1页
婴儿血小板血球仪计数假性增高原因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婴儿血小板血球仪计数假性增高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婴儿血小板血球仪计数假性增高原因分析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血球仪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随着血液分析仪的发展与普及,血小板计数对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在使用血液分析仪的过程中发现婴儿的血小板常有增高的现象。为确保报告准确可靠,针对这种现象,现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82例婴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83例血球仪计数血小板增高者均为健康体检儿童,血小板计数355~616×109/L。其中女婴38例,男婴45例,年龄0~2岁。 

2、  1.2 仪器   采用SysmexXT-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手工法采用显微镜计数,1%草酸铵稀释液(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1]。两法均采手指或足跟末梢血。常规采血,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小板>350×109/L者进行手工计数.实验室对仪器进行定期护、校准,并用质控血液进行监控。手工计数由操作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2 结  果   经血球仪检测83例婴儿血小板计数增高,计数结果355~450×109/L者34例,451~550×109/L者46例,551~616×109/L者3例

3、。女婴与男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中37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5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4pg,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6%。运用手工法复查后82例正常,仅1例为真性增高,计数384×109/L。后经询问病史得知此患儿为急性败血症恢复期。   3 讨  论   血球仪测定血小板的干扰因素很多,诸如操作人员采血技术、试剂、测定杯的洁净程度[2]及温度、测定时间等外因;还有小红细胞、乳糜微粒和红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等内因。标本的采集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尤其婴儿采血困难,长时间的挤压及混匀

4、都易导致标本溶血,产生红细胞碎片。血细胞分析仪多数采用电阻法原理进行血小板计数,不能识别小红细胞与红细胞碎片等,很容易将红细胞碎片误认为血小板而进行计数,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1.5~2.2mg的总地酸钠钙(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抗凝的目的。EDTA的最佳浓度为1.5mg/mL,但在实际工作中,末梢血抗凝标本要达到合适的抗凝比例是很难的。门诊血常规标本均是采集手指或足跟末梢血。婴儿因为年龄小,配合能力差及来自家长的压力,一般采血量

5、偏少。而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当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时,血小板肿胀、崩解,产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会使血小板计数得出偏高的结果。这点在使用血球分析仪时显得尤为突出。婴儿出生后1~6个月常出现生理性贫血,6个月后婴儿生长发育快速,对膳食铁的需要增加,而此时婴儿的主食中含铁量较低,难以满足需要,容易早期发生缺铁性贫血。婴儿缺铁性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液中存在许多小红细胞。在检测中若发现血小板直方图有尾部上抬的现象应考虑是由于仪器无法甄别小红细胞与血小

6、板而引起的假性增高。   目前国内试剂厂商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最好选用仪器的原装配套试剂,以防止由试剂纯度差引起的计数偏差。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误将红细胞碎片认为是血小板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因此采血后最好在15~30min内完成测定。其他诸如实验室的温度、空气中飘浮的颗粒、电磁波的干扰(使用手机)、仪器接地情况等因素也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结果。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当碰到异常结果直方图时,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通过手工方法复查以确保检验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与

7、临床医生的沟通,了解患者情况,力争做到为临床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检验报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