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

ID:68620682

大小:104.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0-11

固态相变_第1页
固态相变_第2页
固态相变_第3页
固态相变_第4页
固态相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态相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钢中奥氏体的形成第一节奥氏体(A)的结构,组织与性能1.结构   奥氏体为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如图1-1-1),碳原子位于γ-Fe八面体中, 即面心立方点阵晶胞的中心或棱边的中心。2.组织   通常情况下为多边形等轴晶粒(如图1-1-2)。这种形态也称为颗粒状。   1-1-2奥氏体实图3.性能;奥氏体硬度低,比容小,塑性好,具有顺磁性。第二节奥氏体的形成(原始组织为平衡态组织时的加热转变)一.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Gv=GA-GP<0式中:△Gv为相变驱动力,即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差,GA为奥氏体自由能,

2、GP为珠光体自由能。发生转变时:t>A1(727℃),A1即奥氏体转变临界点。实际转变温度与临界点A1之差称为过热度,过热度越大,驱动力也越大,转变也越快。二.奥氏体核的形成   以共析碳钢的等温形成奥氏体为例,可用下列式子表示(括号中F为铁素体):            珠光体P(F+Fe3C)→奥氏体A;   含碳量:    0.02%              6.67%;   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1.形核位置(a)F/Fe3C界面;(b)珠光体团交界处;(c)先共析F/珠光体团交界处。2.在上

3、述位置满足三个起伏(a)界面上存在浓度结构起伏;(b)界面存在缺陷,能量高,提供能量起伏;(c)有Fe3C溶解后的碳原子补充。3.有时在铁素体内部也能形核,只要满足:(a)温度高,提供足够的相变驱动力;(b)有嵌镶块,提供足够的浓度条件和晶核尺寸。4.奥氏体形核(在加热不快,温度不高的条件下) 有铁原子和碳原子扩散机制。三.奥氏体核的长大   奥氏体核的长大是依靠碳原子的扩散、奥氏体两侧界面向铁素体及渗碳体推移来进行的。1.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   由图1-2-2中所示,设在温度t1,在F与Cm交界面形成A核。由于A晶核中与F交界处C

4、含量CA-F

5、.原因   Fe-Fe3C相图上ES线斜度大于GS线(见图1-2-3),S点不在CA-F与CA-C中点,而稍偏右。所以A中平均碳浓度,即(CA-F+CA-C)/2低于S点成分。当F全部转变为A后,多余的碳即以Fe3C形式存在。3.通过继续保温,使未溶渗碳体不断溶入A中。五.奥氏体的均匀化      渗碳体转变结束后,奥氏体中碳浓度不均匀(原F部分碳浓度低,原碳化物部分碳浓度高),要继续保温通过碳扩散使奥氏体均匀化。小结:共析碳钢的奥氏体等温形成是通过碳、铁原子的扩散,通过形核—长大—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四个步骤实现的。五.奥氏体的均

6、匀化      渗碳体转变结束后,奥氏体中碳浓度不均匀(原F部分碳浓度低,原碳化物部分碳浓度高),要继续保温通过碳扩散使奥氏体均匀化。小结:共析碳钢的奥氏体等温形成是通过碳、铁原子的扩散,通过形核—长大—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四个步骤实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