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及回火脆性

回火及回火脆性

ID:68959453

大小:4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10-23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1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2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3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4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5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6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7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8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9页
回火及回火脆性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回火及回火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火脆性!回火tempering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剩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②存在较大应力。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作用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②消除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回火之所以具有这些作用,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强,钢铁中

2、的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原子可以较快地进展扩散,实现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使不稳定的不平衡组织逐步转变为稳定的平衡组织。应力的消除还与温度升高时金属强度降低有关。一般钢铁回火时,硬度和强度下降,塑性提高。回火温度越高,这些力学性能的变化越大。有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在某一温度围回火时,会析出一些颗粒细小的金属化合物,使强度和硬度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要求-.word.zl---用途不同的工件应在不同温度下回火,以满足使用中的要求。①刀具、轴承、渗碳淬火零件、外表淬火零件通常在250℃以下进展低温回火。低温回火后硬度变化不大,应力减小,韧性稍有提高。②弹簧在350

3、~500℃下中温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弹性和必要的韧性。③中碳构造钢制作的零件通常在500~600℃进展高温回火,以获得适宜的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总称为调质。  钢在300℃左右回火时,常使其脆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一般不应在这个温度区间回火。某些中碳合金构造钢在高温回火后,如果缓慢冷至室温,也易于变脆。这种现象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在钢中参加钼,或回火时在油或水中冷却,都可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将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重新加热至原来的回火温度,便可以消除这种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火

4、tempering  将淬火成马氏体的钢加热到临界点A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再冷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淬火应力,使钢的组织转变为相对稳定状态。在不降低或适当降低钢的硬度和强度的条件下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以获得所希望的性能。中碳和高碳钢淬火后通常硬度很高,但很脆,一般需经回火处理才能使用。钢-.word.zl---中的淬火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构造,其正方度c/a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c/a=1+0.045wt%C)。马氏体组织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有向稳定组织过渡的趋势。许多钢淬火后还有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也是不稳定的,回

5、火过程中将发生转变。因此,回火过程本质上是在一定温度围加热粹火钢,使钢中的热力学不稳定组织构造向稳定状态过渡的复杂转变过程。转变的容和形式那么视淬火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以及加热温度而有所不同〔见马氏体相变。  碳钢的回火过程淬火碳钢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于各种钢来说都有代表性。回火过程包括马氏体分解,碳化物的析出、转化、聚集和长大,铁素体回复和再结晶,残留奥氏体分解等四类反响。低、中碳钢回火过程中的转变示意地归纳在图1中。根据它们的反响温度,可描述为相互交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回火〔250℃以下〕马氏体在室温是不稳定的,填隙的碳原子可以在马氏体进展缓慢的移动,产生某种程度的碳

6、偏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开场分解,在中、高碳钢中沉淀出ε-碳化物〔图2〕,马氏体的正方度减小。高碳钢在50~100℃回火后观察到的硬度增高现象,就是由于ε-碳化物在马氏体中产生沉淀硬化的结果〔见脱溶〕。ε-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构造,呈狭条状或细棒状,和基体有一定的取向关系。初生的ε-碳化物很可能和基体保持共格。在250℃回火后,马氏体仍保持含碳约0.25%。含碳低于0.2%的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不发生ε-碳化物沉淀,只有碳的偏聚,而在更高的温度回火那么直接分解出渗碳体。  第二阶段回火(200~300℃)-.word.zl--- 残留奥氏体转变。回火到200~300℃

7、的温度围,淬火钢中原来没有完全转变的残留奥氏体,此时将会发生分解,形成贝氏体组织。在中碳和高碳钢中这个转变比拟明显。含碳低于0.4%的碳钢和低合金钢,由于残留奥氏体量很少,所以这一转变根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阶段回火(200~350℃)马氏体分解完成,正方度消失。ε-碳化物转化为渗碳体(Fe3C)。这一转化是通过ε-碳化物的溶解和渗碳体重新形核长大方式进展的。最初形成的渗碳体和基体保持严格的取向关系。渗碳体往往在ε-碳化物和基体的界面上、马氏体界面上、高碳马氏体片中的孪晶界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