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

ID:69082527

大小:7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10-27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1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2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3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4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5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6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7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8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9页
初中物理说课稿_第10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说课稿凸透镜成像、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比热容作者:XX大化县第四中学石乔1.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教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发明八个方面来说这节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它既是光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前两节课的升华,同时又为下两节课奠定了基础,是集科学探究、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特

2、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确立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word.zl-.-(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三、重点、难点及突破:1.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学知识的升华和应用。所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

3、难点。2.教学突破:通过情景导入,明确探究的几个环节和每个环节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待问题往往只停留在感情认识上还缺乏理性认识的培养。他们虽然学了光的折射规律,但还不能把它迁移到凸透镜成像上来。再说,对于凸透镜可能学生只知道它是放大镜,只能把物体放大,对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就知道很少了。五、教学过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现状与教材特点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利用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六、设计思路: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口、动手、

4、动脑,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感觉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一直到分析论证都由学生完成,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2.在探究活动中“师既为生,生既为师”老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猜想,一起分析,并给予引导。3.让学生探究的目的是,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学会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科学精神,对探究能力要由原来的只重视“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变为“..word.zl-.-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七、教

5、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各组同学拿起实验台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书上的文字,再让学生看远距离窗外的景物,两次操作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文字”放大了,“景物”不仅缩小了,还倒立了。随即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2.探究设计提出问题:为什么凸透镜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正立的,有时又成倒立的呢?等等。实际上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问题来概括——“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可能会很多,需要给予鼓励引导,总结归纳。成像性质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让我们一起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让学生慢

6、慢成为课堂的主人)设计实验:引导学生组装器材,为了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来,凸透镜的焦距可直接告诉学生,师生合作,共同组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实验:师生一起探索“三区、两点”处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由物体离透镜距离引起的像距,像的大小,倒正,虚实。特别强调当物体分别处在三个区域时,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当物体移动时,像的不同是从哪个点开始发生变化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热情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word.zl-.-强调实验要求,搞好小组配合

7、,尊重客观事实,经小组讨论正确记录数据。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情况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分析论证:实验结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情况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大于2倍焦距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小于1倍焦距探究活动最后,再引导学生将蜡烛从较远处逐渐向透镜靠近,观察这个过程中像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对前面实验的简单重复,而是突出了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过程,给学生一个动态的全景图,从而进一步得出:“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定虚实

8、,2倍焦距定大小”的结论。..word.zl-.-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总结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