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

ID:6929864

大小:33.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31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_第1页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_第2页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_第3页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_第4页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汇报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摸底情况总结汇报   为了推进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全县乡镇机构基本现状,为乡镇机构改革提供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近日,县编办结合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县17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机构和人员现状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和编制分配都是按照乡镇类别来核定的。乡镇类别的确定以人口为依据,3万人以上的为一类乡镇,1.5—3万人的为二类乡镇,1.5万人以下的为三类乡镇。我县一类乡镇6个:巴公、高都、南村、金村、下村、大东沟;二类

2、乡镇9个:川底、周村、犁川、山河、晋庙铺、大箕、柳口、北义城、大阳;三类乡镇2个:李寨、南岭。改革后,乡镇行政内设机构按类别设置为几大办公室。一类乡镇设置5个办公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小城镇建设办公室;二类乡镇设置4个办公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三类乡镇设置2个办公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镇事业七所八站,按照省里机构限额控制在6个以内的规定,我县乡镇事业站所整合为5大中心,分别是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业经营服务中心、企

3、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允许一、二类乡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设1个工作机构。   02年乡镇机构改革,全县共核定乡镇行政编制488名,一类乡镇35名,二类乡镇26名,三类乡镇20名,4万人以上的乡镇每多辖1万人,增加1名编制。全县共核定乡镇事业编制445名,一类乡镇限额30名,二类乡镇限额25名,三类乡镇限额20名。目前,我县乡镇行政人员总计461名,其中未分流人员70名。事业在职人员总计857名。其中60岁以上的“农民聘干”112名。事业人员按身份划分,干部占37.5%,聘干占5%,

4、工人占8%,农民聘干占46.5%;按学历划分,中专及以下占48%,专科占35.6%,本科及以上占16.4%;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占41.9%,35-45岁占21.9%,45-60岁占23.1%,60岁以上占13.1%。从数据上看,不仅年龄老化,而且文化素质偏低。   乡镇领导职数是按照2000年《山西省乡镇党政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2002年《泽州县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方案》之规定确定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总计核定为12-15名。〔当时是这样规定的:乡镇党委设委员9-11名,书记1名,副书记3-4名,武

5、装部长1名;人大设主席1名;政府设乡镇长1名,副乡镇长3名,一类乡镇可增设副乡镇长1名,非党人员担任副乡镇长的可增设1名领导职数。〕目前,我县乡镇领导职数总共168名,最多的乡镇12名,最少的乡镇7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乡镇机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两次改革都没有完全的到位。包括2002年那次声势浩大的改革,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机构的运行仍然停留在方案上。目前,我县乡镇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矛盾和问题:   1、机构未按改革方案整合挂牌,仍

6、然按传统习惯运行。无论行政内设机构还是事业单位,挂牌、刻章、登记的寥寥无几,基本还是按传统模式运行。乡镇干部大杂堆管理现象仍然存在,机构、岗位观念模糊,被动应付严重,人员混岗、顶岗多,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机构设置有上级干预现象,乡镇普遍设有“一办三中心”,即农廉办、财务委托代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必须经过机构编制部门的规范。   2、安监站建设不规范。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全市乡镇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市编办、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安监机构建设的通知》文件规定,无煤乡镇安监员不少于3名

7、,非重点产煤乡镇不少于6名,重点产煤乡镇不少于9名。人员在乡镇现有人员中调配。目前,乡镇安监员的配用比较随意,有上面下派的,有乡镇安排的,而且安监站和企办一起办公,人员使用也比较混杂。   3、出口不畅,人员分流不到位。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富余人员或者不符合上岗条件人员,由于出口不畅,实际上一个也未分流出去,仍然以未分流人员的身份继续在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上班。还有一批所谓的“农民聘干”,由于其身份条件的模糊,不少人已经过了退休命令,但却仍然坚持在岗位上。据统计,我县60岁以上的“农民聘干”有名,有的还在上班,

8、有的虽然回家休息,但没有办理退休手续。这是必须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4、撤乡并镇的历史遗留问题。2000年撤乡并镇后,我县保留了9个工作站,目前除巴公镇党委将陈沟工作站撤消外,其余8个仍然保留着。工作站的继续存在,一方面有悖于机构改革精神,另一方面冬季取暖、夏季防暑、房屋破败维修、生活开支、人员经费都直接加大了乡镇的经费投入。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