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养生要点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

ID:69546319

大小:18.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11-06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_第1页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_第2页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_第3页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冬至时节养生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冬至时节养生要点冬至季节养生要点1、养肾为先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预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留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相宜食物。2、冬至养生重在养心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和善、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

2、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3、冬至出外要保暖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季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44、起居护养要适度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

3、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季节若能合理支配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5、运动养生适度为宜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猛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伸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6、增苦少咸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假如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气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加肾脏功能,常

4、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7、食补要吃温性食物4在冬季相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简单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8、温食忌硬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简单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简单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削减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

5、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冬至习俗馄饨面:过去老X市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静。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头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殊鲜美,赞不绝口。从今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

6、,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连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