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ID:6960615

大小:9.74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31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1T 2792-2017 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15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792—2017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Rulesforpreventionandcontrolsorghumsoilorseedbornediseases2017–04–27发布2017–05–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792—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本标

2、准主要起草人:姜钰、秦培文、刘航、冯连第、刘可杰、胡兰、徐婧、尤广兰、刘伟、王丽娟、徐秀德、邓立军、韩国军。2DB21/T2792—2017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相关的病害防治原则、防治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粒用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品系、品种、杂交种及种质资源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3、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高粱土传种传病害sorghumsoilorseedbornediseases病原体随着病残体生活在土壤或寄生在种子籽粒中,条件适宜时从高粱芽鞘、根部或茎部侵染而引起的高粱病害。主要包括高粱苗期病害、丝黑穗病、镰孢菌茎腐病、顶腐病和黑束病等。3.2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利用有益生物

4、或其天然代谢产物防治高粱土传种传病害的方法。3DB21/T2792—20173.3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应用化学农药的毒性或生物活性,处理靶标生物,从而达到防治土传种传病害的目的。3.4高粱苗期病害sorghumseedlingdiseases高粱苗期病害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幼期生长缓慢,根部腐烂,植株黄化、萎蔫、枯死等多种症状的病害。3.5高粱丝黑穗病sorghumheadsmut高粱丝黑穗病是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Kühn)Langdon&

5、Fullerton]侵染引起穗部形成黑粉苞的真菌病害。发病初期病穗手捏紧实,下部膨大,旗叶直挺,剥开可见内生白色棒状物,即“乌米”。随后病穗组织变黑、被膜开裂,露出黑色丝状物及黑粉,即残存的花序维管束组织和病原菌冬孢子。3.6高粱镰孢菌茎腐病sorghumfusariumstalkrot高粱镰孢菌茎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Fusariumspp.)侵染引起的根、茎部腐烂病,致使植株倒伏、枯萎、枯死等症状的真菌。发病初期,根表面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褐色斑,逐渐由皮层向内腐烂,直至维管束。腐烂部位从基部第一节开始向上发

6、展,多在第二或第三节茎节和节间形成红褐色、黑褐色腐烂病斑。病株易从茎腐部位倒伏。3.7高粱顶腐病sorghumtoprotandtwistedtop高粱顶腐病是由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subglutinansWr.&Reink)侵染所致。植株顶部叶片受害,表现失绿、畸形,皱缩或扭曲,边缘有许多横向刀切状缺刻,病叶上常有褐色斑点,严重时,顶部4片~5片叶的叶尖或整个叶片枯烂,后期叶片短小或仅残存基部部分组织,呈人为撕裂或撕断状。4DB21/T2792—20173.8高粱黑束病sorghumacremoni

7、umwilt高粱黑束病是由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stricmW.Gams)侵染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初期叶脉黄褐色或红褐色,随之沿叶片的脉间出现褪绿色条斑,逐渐发展纵贯整个叶片,最后叶脉呈紫褐色或褐色。叶片逐渐失水,从叶尖、叶缘向基部及叶鞘扩展,导致叶片干枯。病植株的上部叶片和新叶出现枯死,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红褐或黑褐色。4土传种传病害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安全高效使用化学农药。在合理栽培的基础上,协调运用农业、生物等防治措施和规范的化学防

8、治技术,把土传种传病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同时,将农药等有害物质在农田环境和粮食中的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以内,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把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畜、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确保高粱可持续生产和质量安全。5防治方法5.1农业措施5.1.1选地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泛,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以选用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均匀,土壤保墒、排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