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ID:6977980

大小:436.00 KB

页数:124页

时间:2018-01-31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编制说明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工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合理统筹安排工程项目工期,保证质量,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体现了我公司在该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人员技术力量等投入情况。对主要工程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环保措施分别按施工程序和步骤进行重点论述,是指导施工的总体方案。一、编制依据1、泉州市xx隧道施工图设计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2、泉州市xx隧道施工图详细地质勘察报告;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4、工程现场考察资料和

2、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6、现行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二、编制原则1、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2、费用控制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做好项目成本分析、计划和实现,做到及时准确计量、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工程生产的正常运转。3、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民工管理。及时认真做好已完成工程的工程计量,以确保民工工资的按期支付,保证工程进展顺利。第二章工程主要概况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xx隧道A

3、合同段124起点位于ZK1+210(YK1+195)处,设计终点分别位于:左线ZK2+520、右线K2+470,左线全长1310M,右线全长1275M。xx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公路隧道,本标段隧道左线起迄里程为ZK1+430~ZK2+520,总长1090m;右线隧道起迄里程为YK1+414~YK2+470,总长1056m。隧道结构设计按新奥法原理进行,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由喷射混凝土、锚杆及钢筋网组成,并辅以钢架、管棚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指导下施作二次衬砌。本合同段每座

4、隧道各设有紧急停车带2处,且隧道间设车行横洞及人行横洞各2处。隧道进口为接线路基,本工程路基施工范围左线为ZK1+210,右线为YK1+195。项目起点接津淮街至坪山路交叉处,路线往东所经处两侧云谷工业区、云鹿村、规划瑞士花园、国公爷山、黎明大学、宝珊花园、松苑机构、在建宝秀小区等,终点接于xx大街。本合同段内涵洞工程有钢筋混凝土箱通道1座位于ZK1+265处,净空尺寸为5.0m×3.2m,长56M。市政管线工程为隧道西洞口桩号K1+210~K1+430段雨水管道排入现状排洪渠中,主要工程量有D200-D500PVC

5、-U双壁波纹管塑料管道铺设,D600-D800Ⅱ级钢筋砼混凝土管道铺设和检查井、雨水进水井砌筑安装。二、地形地貌xx隧道所经之处属低山丘陵地貌,隧道沿线地势起伏较大,其中在云谷工业区路段地面标高为6.15~8.0m,瑞士花园附近为6.00~8.8m,云鹿村附近为8.15~16.00m,国公爷最高为96.70m,宝秀小区地台标高最低为10.00m。隧道沿线经过地形较复杂,均为居民区、厂区、别墅区。隧道在ZK1+430处进口,ZK1+430~ZK1+900m处为国公爷山,地势较高,地面植被较发育;在ZK1+900~ZK2

6、+000m处隧道从赤山水库大坝下游约20-70m处穿越;在ZK2+000~ZK3+200m处隧道从桃花山穿越,地表为宝珊花园,房子密集分布,楼高大部分在10米以下,基础形式一般为浅基础,埋深预计为3-5米,地下及地上均有通讯、电力等设施,特别是局部路段地下埋设有大口径的污水、雨水管等。三、工程地质条件124隧道沿线除国公爷山K1+460~K1+900段为山林、ZK1+900~ZK2+000段隧道浅埋段外,其余地段均为村庄、生活小区、厂区,对隧道施工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另外未发现影响沿线隧道路整体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如沟

7、滨、古河道、水井、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或构筑物,场地范围无岩溶、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区域稳定性总体较好,场地稳定性好。1、工程地质评价及围岩分级隧道进口段地貌上属低山丘陵区,进口地形由缓坡-陡坡,山坡未见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隧道进口段现为居民,隧道洞口K1+460为村级公路。坡体现状基本稳定,斜坡上植被稍发育,覆盖强风化岩层,厚度约为6~10m,岩土层强度较低,洞门段多于强风化-中风化岩体中,岩石风化较为剧烈,隧道进出洞口围岩主要为坡积土及强风化、中风化混合

8、二长花岗岩,岩体较破碎-破碎,围岩级别为Ⅳ~Ⅴ级。隧道洞身围岩主要为微风化混合二长花岗岩,局部地段为微风化辉长岩等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完整,节理裂隙发育差-较差,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覆盖层孔隙中及风化基岩裂隙中的潜水,由大气降水及侧向同一含水层的补给,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隧道洞身围岩级别为Ⅱ~Ⅲ级。但在隧道洞身段(ZK1+820-ZK1+84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