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ID:70209197

大小:331.7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3-11-18

上传者:梦中身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5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6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7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8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9页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1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答案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C分值:1解析: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2.有学者说:“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只在使人相信,不论现存体制合理与否,一个人只有成为教育促使人在现存体制的利益驱动下,在各种被社会化了的欲望支配下,在体制为他规定现存体制所接纳的人,就范于它,才能作为体制中有价值的商品兜售出去,他才能向上爬。教育促使人在此案村体制的利益驱动下,在各种被社会化了的欲望支配下,体制为他规定的轨道上不停地行走,他只是使人变成一头被蒙上眼的推磨驴子。”这段话所论述的应该属于教育对()A.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C.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D.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答案:B分值:1解析:题干主要论述的是教育对个体的消极影响。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第1页共27页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答案:B分值:1解析: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4.个体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B分值:1解析: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5.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A.教育为谁服务B.教育怎样培养人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教育为谁培养人答案:C分值:1解析: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6.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制是()第2页共27页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癸卯学制答案:D分值:1解析:癸卯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智力B.传授知识C.提高技能D.教书育人答案:D分值:1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8.“学生往往会度德而师之”,因而要求教师要扮演好()A.研究者角色B.管理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授业解惑者角色答案:C分值:1解析:“度德而师之”意思是:衡量一个人的德行是否能服人,然后向其学习。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好示范者角色,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9.初一学生小武想做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千万别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第3页共27页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答案:B分值:1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用学生现在的暂时落后去抹杀他未来成功的可能性。题干中班主任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10.按课程类型来看,我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与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A分值:1解析:略。【十二院校教育学基础P173】11.李老师在讲解圆周率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在当时数学工具匮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为教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答案:B分值:1解析: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性规律,即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第4页共27页 12.下列有关教学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A.“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量力性原则B.“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启发性原则C.“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因材施教原则D.“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D分值:1解析:“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意为:我们在致知上下功夫,只是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去做。这体现的是量力施教的教育思想。“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的意思是教育他,但是他不接受,即使勉强告诉他也没用。这说明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单纯的灌输,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意思是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意思是看的再多不如动手写一遍,加强记忆,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故D项表述错误。13.幻灯片、录像带、影视片属于直观教具中的()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多媒体教学D.言语直观答案:B分值:1解析: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影视片等。【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P203】14.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第5页共27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答案:C分值:1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对不同年级的血色好难过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的学生的活动,复式教学组织的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答案:D分值:1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16.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的活动,直观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疏导B.因材施教C.长善救失D.知行统一答案:D分值:1解析:知行统一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理论教第6页共27页 育,又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题干中教师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变化,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17.孔子提倡君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与人发生矛盾,首先“求诸己”,这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B.言语说服法C.自我修养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C分值:1解析:自我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题干中孔子提倡的“求诸己”即体现了这一方法。1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B.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C.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D.建立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答案:B分值:1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9.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A.促进发展功能B.社会化功能C.诊断功能D.矫正功能答案:A第7页共27页 分值:1解析: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中的促进发展功能主要指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包括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故本题选A。2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答案:D分值:1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答案:B分值:1解析: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谈梅生津是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22.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整体的观点研究人的心理学流派是()A.构造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机能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第8页共27页 答案:B分值:1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该流派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3.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这一特性的是()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答案:A分值:1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24.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校运动会总成绩第一名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B分值:1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2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描写的是什么心理冲突()A.双趋冲突第9页共27页 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答案:A分值:1解析: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6.相较于高年级学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亲近老师,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年级小学生这种行为体现了()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C分值:1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一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感是归属与爱需要在师生关系中的体现。27.个体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意向,正确建构自我,进而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智力属于()A.言语智力B.空间智力C.内省智力D.逻辑—数学智力答案:C分值:1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内省智力的内涵。第10页共27页 28.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强—平衡—不灵活”与()的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C分值:1解析:黏液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平衡、不灵活。29.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其中12~18岁阶段学生面临的任务主要是发展()A.主动感B.勤奋感C.自我同一性D.信任感答案:C分值:1解析:12~18岁阶段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30.一个儿童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认为万物有情,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第11页共27页 分值:1解析:题干所述儿童具有泛灵论的特征,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泛灵论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31.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先行组织者B.最近发展区C.学习准备D.教学支架答案:B分值:1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内涵。32.学生学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则后,解答出老师布置的应用题。此时,学生主要获得的是()A.动作技能B.智慧技能C.言语信息D.认知策略答案:B分值:1解析: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如关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33.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作用中()A.刺激的获得B.刺激的消退C.刺激的泛化D.刺激的分化第12页共27页 答案:C分值:1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题干所述属于泛化的典例。34.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分值:1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老师通过撤销不愉快刺激(批评)期望学生良好行为出现的次数增多,这是负强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35.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是一种()A.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B.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C.外部、稳定、不可控归因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答案:B分值:1解析: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是一种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36.“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第13页共27页 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答案:C分值:1解析: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知识的促进作用,属于逆向正迁移。37.有理论说学生或孩子能够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下面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定势效应答案:C分值:1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38.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A.绝对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答案:D分值:1解析:新课改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第14页共27页 3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维护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身心健康权答案:A分值:1解析: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4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基本法C.教育单行法律D.教育规章答案:C分值:1解析:教育单行法律又叫部门教育法,主要调整各个教育部门的内外部关系。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二、多选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41.下列属于古代教育发展特点的是()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B.脱离生产劳动C.具有科学性D.形式简单第15页共27页 答案:ABD分值:1.5解析:古代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具有道统性;(3)教育具有等级性;(4)教育具有专制性;(5)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6)教育具有象征性。此外,古代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42.教育生物起源说认为()A.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自然界B.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C.教育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答案:ABC分值:1.5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不仅存在在人类社会,更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十二院校教育学基础P10-11】43.关于赫尔巴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B.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C.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作者D.重视人类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答案:ABCD分值:1.5解析: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者“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他提出了教学的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他强调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16页共27页 44.下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B.环境在儿童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实践活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D.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ABCD分值:1.5解析: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故全选。45.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答案:BCD分值:1.5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46.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括的基本含义是()A.教师是主导B.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答案:BCD分值:1.5第17页共27页 解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涵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47.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A.由于教材知识与儿童现有生活经验、心理经验缺乏直接联系,故容易导致儿童机械被动的学习B.容易割裂和肢解儿童完整生活世界C.容易导致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D.不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答案:ABCD分值:1.5解析: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1)由于教材知识与儿童现有生活经验或心理经验缺乏直接的联系,故容易导致儿童机械被动的学习,或使儿童仅仅成为学习活动的旁观者。(2)容易忽略那些必要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学习与获取,而且,儿童所学知识常常由于缺乏足够的运用与检验的机会,变得僵化、丧失活力。(3)儿童生活的世界本来是完整的、统一的,这一点与学科课程的分门别类相反。因此,过分强调学科课程,容易导致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被割裂和肢解。(4)过分强调学科课程的学习,容易导致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导致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得的经验,同时又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得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上海资格证(红皮)教育学概论】48.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对传统的“双基”目标的一次超越,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三维目标”是指()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体验与感悟答案:ABC分值:1.5第18页共27页 解析: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9.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有()A.讲解B.表扬C.谈话D.报告答案:ACD分值:1.5解析: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50.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内容有()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B.培养良好的班风C.培养正确的舆论D.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答案:ABCD分值:1.5解析:略。5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答案:ABCD分值:1.5第19页共27页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52.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分为()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发散型答案:AB分值:1.5解析:根据反应时间和精确性,可以将学生的认知风格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53.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A.效果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直接强化答案:BCD分值:1.5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和替代强化。54.奥苏贝尔将成就动机分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生理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答案:ABD分值:1.5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第20页共27页 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55.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是()A.写字B.阅读C.绘画D.运算答案:AC分值:1.5解析: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B、D项属于心智技能的范畴。56.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策略有()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推法C.算法D.爬山法答案:ABD分值:1.5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其中常用的启发法策略有:(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逆推法。57.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无非就是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其中教师因素包括()A.教师的领导方式B.教师的移情C.教师的师德D.教师的期望第21页共27页 答案:ABD分值:1.5解析:影响课堂气氛的教师因素包括:(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情绪状态;(5)教师的教学能力。58.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应包括()A.认知领域B.思维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情感领域答案:ACD分值:1.5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59.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答案:BC分值:1.5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6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有()A.遵循教育规则,实施素质教育B.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第22页共27页 C.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答案:ABCD分值:1.5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关于“教书育人”方面所规定的具体职业行为要求有:(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A项属于“为人师表”的职业行为要求之一。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61.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学组织形式。A.正确B.错误答案:B分值:1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只是教育影响的一部分,题干表述片面。6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古代教育的特点。A.正确B.错误答案:A分值:1解析:略。6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A.正确B.错误答案:B第23页共27页 分值:1解析:教育虽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64.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抓关键期。A.正确B.错误答案:B分值:1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65.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A.正确B.错误答案:B分值:1解析:注意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注意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共同的特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66.首因效应是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正确B.错误答案:B分值:1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67.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说明儿童意志的自觉性第24页共27页 水平较低。A.正确B.错误答案:A分值:1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是由于其意志自觉性水平较低。68.桑代克发表的《教育心理学概述》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A.正确B.错误答案:B分值:1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年,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故题干中的说法错误。69.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A.正确B.错误答案:A分值:1解析:略。70.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第25页共27页 A.正确B.错误答案:A分值:1解析:我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7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有:①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④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⑤开设具体的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⑥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7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迁移(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3)定势与功能固着;(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体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问题解决。73.教育者和教师是怎样的关系?答案: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委托下,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的人,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因此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其范围广泛,包括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到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家长乃至自己。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74.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答案:(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第26页共27页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第27页共2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