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

ID:70749636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1-24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_第1页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_第2页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_第3页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_第4页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45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对照组予阿昔洛韦片及甲钴胺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10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带状疱疹;三仁汤;湿盛型蛇串疮[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09-02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

2、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1]。西医称为带状疱疹。2007年5月~2009年10月,笔者采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盛型蛇串疮45例,并与口服阿昔洛韦片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9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2~65岁;病程1~7d。对照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0~67岁;病程1~6第5页共5页d;发病部位:治疗组头面部8

3、例,颈部9例,胸部10例,腰腹部18例;伴有疼痛42例,无疼痛3例。对照组头面部6例,颈部8例,胸部11例,腰腹部20例;伴有疼痛40例,无疼痛5例。所选患者均有水疱,未出水疱者不入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社区中医适宜技术》[2],辨证属湿盛型。证见皮损色不红,以水疱为主,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口不渴或不欲饮,不思饮食或脘腹胀满,大便溏或少。舌质淡红或体胖,边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沉滑或沉弦。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皮肤

4、病学》[3]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3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薏苡仁30g,白蔻仁10g,杏仁10g,淡竹叶10g,滑石15g,通草6g,厚朴10g,云苓15g,公英15g,连翘10g。发于颜面者加牛蒡子10g,野菊花10g;发于腹部、下肢者加苍术10g,黄柏10g;疼痛较甚者加玄胡10g,川楝子10g;疱疹周围有红斑者加赤芍10g,紫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予口服阿昔洛韦片,每次0.8g,5次/d;甲钴胺胶囊,每次0.5mg,3次/d。疼痛较甚者,口服芬必得

5、,每次0.3g,2次/d。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4疗效标准第5页共5页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痊愈:疱疹脱痂,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能够正常工作和学习。显效:疱疹大部分结痂、脱痂,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好转:疱疹大部分结痂,并且往往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