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

ID:71931223

大小:308.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2-01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_第1页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_第2页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_第3页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_第4页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DB53-T 437-2012 牛肝菌采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35928-2013DB53/T437-2012牛肝菌采集方法2012-12-01发布2012-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3/T437-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南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华县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跃、陈启武、钟世富、张晓

2、丁、翁云龙、赵祖文、刘蓓、高观世、徐俊、邹永生、李发俊、王盛安、张继龙、华蓉。IDB53/T437-2012牛肝菌采集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肝菌的采收要求及采后贮存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包括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sensulato)、铜色牛肝菌(BoletusaereusFr.exBull.,QueenBolete)、皱盖疣柄牛肝菌[Leccinumrugosiceps(Peck)Sing.]、褐盖牛肝菌(BoletusbrunneissimusW.F.Chiu,Brown-capBolete)、黄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croc

3、ipodium(Letellier)Walt.]和桃红牛肝菌(BoletusregiusKrombh.,Red-cappedButterBolete)6种牛肝菌的采集。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菌管菌盖下着生孢子的管状结构。2.2成熟菌牛肝菌的生长发育程度。注:成熟菌主要特征示意图参见附录A。2.3过熟菌牛肝菌的菌盖完全开伞,向外翻卷,破裂。注:过熟菌主要特征示意图参见附录A。2.4幼菌菌盖紧贴菌柄,菌管(3.1)不外露的未成熟的牛肝菌。注:幼菌主要特征示意图参见附录A。3采收要求3.1原则应采摘发育成熟的牛肝菌,不应采摘幼菌和过

4、熟菌。3.2时期牛肝菌每年5月至10月出菌期,宜选择早上或傍晚阴凉时采收,不宜在正午阳光强烈、气温高的时候采收。3.3工具3.3.1采收工具:宜使用木棍、竹片、竹签等制品,不宜使用金属制品。3.3.2盛装工具:宜使用竹筐、竹篓或专用保鲜袋,不宜使用麻袋、编织袋及污染环境的容器。1DB53/T437-20123.4方式3.4.1清理:清理开牛肝菌周围的树枝、杂草、石块等杂质。3.4.2采摘:采用人工有选择性的采收,减少和避免机械损伤。采收时,一只手用采收工具撬开牛肝菌周围的土,另用一只手轻轻握住菌柄,轻轻取下牛肝菌,用竹片、竹签除去牛肝菌上的泥土及其他

5、杂质。3.4.3复原:采摘后,把撬出的土复原,保持牛肝菌的再生。4采后贮存处理4.1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易于传播霉菌、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4.2在3℃~5℃下贮存,贮存不宜超过3d。2DB53/T437-2012附录A(资料性附录)美味牛肝菌的幼菌、成熟菌和过熟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