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

ID:7260196

大小:34.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09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_第1页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_第2页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_第3页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_第4页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旧地理教材若干对比思考  我校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在实践过程中,有收获,有困难:特别是新课程教材变化大,我校开设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和模块《环境保护》课程,课时紧、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与过去教学大纲的细化规定相比,新课程标准相对粗略,如何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该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新旧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是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否则,在教学中或编制练习中出现新旧知识不分的局面。 一、指导思想对比   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

2、,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和突出。新教材继承了旧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核心课题。新教材还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照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牺牲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发展。”它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国际

3、社会在发展认识上与实践上的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高中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课责无旁贷。新教材以突出和深化人地关系为原则来选取内容,形成了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发展的主线,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有机渗透。 二、总体框架对比   地理教材都有根据指导思想制定的总体框架。总体框架如何,直接关系到指导思想在教材中的落实。   旧教材以圈层为框架来组织自然地理知识,过多强调各圈层的知识系统性,概念多、数据多、地名多,内容

4、较庞杂。在人文地理知识的处理上,旧教材虽然突出了人地关系,但却只侧重环境保护教育,而没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而且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太密切,文字叙述也较繁琐。   新教材设立新总体框架,将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关系置于课程核心地位,突出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新教材注意以新的视角纳入新框架体系之中,从而突出了人地关系。处理人文地理知识,新教材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选取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人类衣食、居住、联系、休闲等基本需要的活动,将教学内容具体确定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居住活动、地域联系和旅游活动。在此基础上,新教材

5、再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无疑深化了人地关系,使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以下是新旧地理教材宏观上的对比项目: 旧教材 新教材 课程目标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三方面目标的整合 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经验 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6、、交流与合作能力 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管理 过于集中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特征 关注学生单方向发展的目标定位, 统一教材, 统一考试, 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 学生被动的学习, 单向的信息传递…… ——确定性特征明显 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多元取向, 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 个别化教学和教学对象的流动性,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上的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 评价标准的弹性化和多元

7、化, 多向的信息传递…… ——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三、课文内容对比   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旧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删掉,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

8、运动,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新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 1.必修模块中各章中删减和扩充的内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主要删减内容: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五带划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删减内容: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气候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