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

ID:7309791

大小:34.8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11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_第1页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_第2页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_第3页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_第4页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对比研究  (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文章对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两种药物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从结构关系、临床应用、测定方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   中图分类号:R28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02—0028—02   动物胆汁是一类传统的中药,既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又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是两种内源型胆汁酸,熊去氧胆酸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地

2、位,应用研究比较充分,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是差向异构体,相关报道较少,对两种物质的对比研究未见文献。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既有差异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系统的研究这两种物质,对于胆酸类药物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结构、存在和基本性质   以熊胆为主要成分的药物主要应用在治疗肝胆疾病、心绞痛、肺心病、眼病、增加免疫力等方面[1~2]。在熊胆粉的水解液中,检出了胆酸、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及鹅去氧胆酸、氨基酸、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其中熊去氧胆酸最早从熊的胆汁中分离出来并被认为是熊胆汁的特有

3、成分[3]。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化学名为3α,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分子式C24H40O4,分子量392.56,纯品为白色粉末。由日本冈山大学的Shoda从中国熊胆汁中分离出来并命名。熊胆汁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制成的熊胆粉中,UDCA主要以与牛磺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即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游离的UDCA很少。在生理情况下,UDCA占人体胆汁酸的比例不超过2%,是亲水性的第三级胆汁酸。   740)this.width=740"bord

4、er=undefined#111nmousewheel="returnzoom_img(event,this)">   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acid(CDCA)是UDCA的7β差向异构体。化学名为3α,7α-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分子式C24H40O4,分子量392.58,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针状晶体。CDCA是内源性、疏水性的初级胆汁酸。1848年首次在鹅胆汁中发现,1972年美国、英国相继报道CDCA能溶解X线可透射的胆结石。1975年CDCA写入药典,中国200

5、0年版药典中没有收录。CDCA的存在比熊去氧胆酸广泛,在鸡、鸭、鹅、猪、羊等动物的胆汁中,都有相当比例的CDCA存在[4]。 2临床应用和生理功能   UDCA临床应用广泛,Leuschner等于1985年用其治疗合并慢性肝炎的胆结石时发现血清转氨酶降低,此后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UDCA对一些肝病确有治疗作用[5]。50年来的临床表明,UDCA具有利胆、保护细胞、抗凋亡、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6]。最近,随着对细胞凋亡意义的阐明以及本品抗凋亡机制的发现,为UDCA的细胞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肝细胞的作

6、用增加了新的内涵[7]。XX年7月26日,美国FDA批准Axcan制药公司熊去氧胆酸片剂(500mg),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250mg已于1997年获美国FDA批准。是目前惟一被美国FDA批准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药物。临床试验证实,UDC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8]。   CDCA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毒性,对CDCA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溶解胆固醇型胆结石这项作用上,对其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和作用机理也有报道[9]。结合型的牛磺酸鹅去氧胆酸(TCDC

7、A)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但目前主要用作贵重的化学试剂。CDCA和TCDCA虽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受到提取复杂和缺乏深入细致研究等限制,未能得到广泛重视。   临床上CDCA用于治疗胆结石症,对胆固醇型胆结石有很好的溶解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镇咳、平喘等。CDCA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刺激胆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从而扩大胆汁酸以利于胆固醇以微胶粒状态溶解。CDCA还能抑制肝细胞排泄胆固醇,以负反馈机制减少胆固醇合成,也可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重吸收。经研究证实CDCA能影响胆固

8、醇合成,减少肝细胞制造胆固醇,使胆汁中胆固醇与胆酸的比例适度,并有较强的利胆作用;有显著的抗菌作用[10]。   CDCA在临床上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使ALT增高、腹泻和肝毒性。原因是CDCA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为石胆酸,石胆酸是一种肝毒性物质,腹泻是因为胆盐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有研究认为CDCA等胆酸的去垢作用,可干扰生物膜的脂质成分,诱导肝细胞膜破坏,造成肝毒性,也能诱导肝细胞凋亡。   UDCA的细胞保护作用主要是对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有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