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

ID:7349549

大小:3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2-12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_第1页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_第2页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_第3页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_第4页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会计审计一、内部审计风险概述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内部审计风险可以概括为狭义的审计风险和审计职业风险两个方面。狭义的审计风险指审计人员无意识地发表了不恰当的,偏离客观事实的审计结论并因此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既包括把客观上是正确的东西判断为错误的,并给予否定的α风险,也包括把客观上是错误的东西判断为正确的而加以肯定的β风险。审计职业风险主要指,虽然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规范采取了正确的审计程序,发表了恰当的审计意见,但因为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之外的原因,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受到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这些原因主要包括:审计资源的有限性、被审计单位存在

2、的固有风险等。当内部审计机构所在的组织的管理层对上述原因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有可能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过高,对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构成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精品文档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其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由于对内部控制的测试是内部审计的直接目的,因此,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为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与检查风险。其中,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指,在审计之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

3、的可能性。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由于抽样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一般难以消除。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2、普遍性。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3、潜在性。审计风险只有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能表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审计人员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

4、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4、无意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二、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精品文档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指内部审计本身的固有缺陷及所处环境方面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抗御风险能力先天不足,对审计风险构成影响

5、①内部审计一般不可能拒绝组织管理层安排的审计项目,即使该审计项目存在极大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依然要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这一问题在一部分单位已开展的对拟提拔领导人员任前经济责任审计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在这类审计中,组织要求审计机构必须履行审计任务,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同时,为了保障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运行正常有序,给予审计机构的审计时间又非常有限。对于这类审计任务,审计机构只有完成,无法因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较大的固有风险而拒绝审计。审计机构对这类审计的审计风险难以控制。②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精品文档当

6、发生审计失败,而责任又并非审计人员过错时,审计人员很难通过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方式解除自己的责任。在组织内部,也没有某种机构来调查审计人员的尽责情况以减轻审计责任。有的审计机构在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单位签订承诺书,承诺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想以此减轻审计责任。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对提供了虚假的资料的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审计承诺制度实际上是形同虚设,无法起到保护审计人员的作用。③内部审计在取得外部证据方面能力较弱。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得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程度而言,因为

7、外部证据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外部,没有经过被审计单位的作业系统而直接由内部审计人员取得,其来源的客观性较强,可靠性也较强。取得外部证据,有利于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但是,因为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于特定的组织当中,其权力也仅限于在该组织中行使,要取得外部证据,基本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和相关外部单位的配合态度。如果外部相关单位不予配合,则无法有效取得外部证据,因此,内部审计取得外部证据的能力较弱。从审计实践的情况看,被审计单位与外部经济业务纷繁多样,内容庞杂,被审计单位与相关外部单位关系复杂,审计人员在缺少外部证据的情况下,要证明被审计单位发生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