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

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

ID:778093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5

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_第1页
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_第2页
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_第3页
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鱼类肝胆疾病及其药物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  1.病因分析  1)病原生物感染  大多数鱼类因某种原因感染疾病后并发感染肝脏或影响肝脏正常机能而引发肝病。如一般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及弹状病毒、呼肠弧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都会直

2、接或间接并发肝炎。肝脏是病原菌容易侵袭的靶器官,病毒、原虫等在细胞内寄生,并在其中复制和繁殖,导致肝细胞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细胞外寄生菌在肝细胞外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2)营养性因素  饲料营养水平过高容易引发鱼类肝病。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引发脂肪肝。投喂含脂肪过多的饲料能直接引起肝病。此外,饲料的营养指标与养殖对象不合适,如用鲤鱼料喂团头鲂或草鱼,

3、用鱼苗、苗种饲料喂成鱼等等都会引起肝病。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强化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速,出现肥胖和脂肪肝。  鱼饲料氧化酸败的脂肪所产生的醛类物质具有很大的毒性,对鱼肝脏的损伤很大,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草鱼摄食氧化酸败的脂肪后肝脏、胆囊肿大,鱼死亡率增高。发霉、受潮的饲料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及硝酸基化合物等引起肝病。试验证明,投喂含黄曲霉毒素0.008-0.012mg/kg的饲料时,经8-12日,鱼肝脏发病率可达80%-100%。鱼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

4、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3)药物性因素  由多种外来的污染物或内部产生的毒物引起,如重金属中毒,农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中毒,造成鱼类肝组织变性、坏死。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化学药品进行主动防病或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应用了肝损害的药物及用药不当是发生药源性肝炎的主要原因。鱼滥用药物,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喹乙醇、黄霉素等促生长药物造成鱼类肝脏损害。高剂量使用杀虫药物也容易蓄积在鱼体内,直接损害鱼体肝脏。  2.鱼类肝胆疾病对生产的影响  肝脏是鱼虾等水产动物重要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并具有造血功能。肝脏脂肪变性后,肝脏功能

5、发生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从而影响其生长,导致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易患暴发性出血病、烂鳃、肠炎等,同时还会降低鱼虾等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使鱼类的营养代谢失调,造成料肉比增大;且鱼类的免疫系统紊乱,造成鱼类的抗病能力下降,更容易暴发大规模的传染性鱼病;同时,鱼类的酶是由其肝脏生成并输出的,血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是构成肝脏的物质,鱼类一旦形成肝病,将造成其血管容易破裂,血液难以凝固,一旦受到应激性刺激(如拉网、运输、水温突变、水质不良等)将发生应激性出血综合症,甚至大量死亡。3.发病症状与诊断要点  正常生理状况下,

6、肝脏的脂肪含量为4%-5%左右,发生脂肪变性后肝脏的脂肪含量将超过5%,甚至达到30%-40%。病鱼发病初期,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仅食欲不振,游动无力,死亡率不高。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色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静躺于水中,反应呆滞,呼吸困难,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

7、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类疾病。  诊断要点:  1)细菌和病毒等寄生性生物因素感染而引起的肝脏损害除了肝脏的病变外,鱼体其它部位还常见充血、出血、发炎、变性、坏死,甚至呈现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鱼的发病和死亡率高,有一定的规律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  2)非寄生性肝病体表和鳃一般无明显病变,肝脏通常肿大,变色,质脆,腹腔常有腹水,死亡率不高。这类鱼的抗应激力显著降低,不耐捕捞和运输,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鱼体严重充血、出血、发红

8、和大批量死亡。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甚至会加大死亡量。  4.流行规律  鱼类肝胆类疾病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目前鱼苗、鱼种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鳗鲡等特种水产鱼类。  1)发病无季节性,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