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生论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

ID:78622852

大小:477.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22-02-04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1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2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3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4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5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6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7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8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9页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义是: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发展;二是说明和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心理学对认知研究探讨主要受两种理论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理论。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表在杂志上的

2、第一篇文章时年仅10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了在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杰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一、皮亚杰简介二、思维(认识)的起源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对于这一问题有多种解释。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皮亚杰——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的

3、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递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三、思维的结构思维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思维的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认知结构组织的基本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格式有点类似于图式。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的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儿童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中,

4、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四、思维的机制1、适应和组织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2、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第二节思维发展阶段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

5、果。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智慧发展的阶段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智慧发展的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

6、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感知运动期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4.5月)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有目地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手段与目地的分化并协调时期;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尝试错误期”。第六分阶段(1.5-2岁)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

7、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

8、智慧动作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